03/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正常外交比韜光養晦更難

韜光養晦仍要管一百年,這是前駐法大使吳建民近日談中國外交六十年變化,再次提出的論調。他說:「不少西方人喜歡用前蘇聯和大國崛起來套中國,認為蘇聯強大了就擴張侵略,大國崛起了總是要欺負人家。中國非常明確,不能走這一條絕路……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

吳建民的邏輯錯誤是顯而易見的。他把「韜光養晦」作為「擴張侵略」的對立的兩極,要麼是「韜光養晦」,要麼是「擴張侵略」;「擴張侵略」是霸權主義,是錯誤的,要反對「擴張侵略」,就要堅持「韜光養晦」。事實上,從「韜光養晦」過度到「擴張侵略」,還有許多的外交策略和模式。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和「決不當頭」掛鈎,後加上「有所作為」。而霸權主義,除了前蘇聯和美國爭霸全球,還有越南要做中南半島的小霸。至於美國則有前總統布殊的「單邊主義」,也有現任總統奧巴馬的「維持領導地位」。

示弱外交 不負責任

其實,誰都知道,「韜光養晦」是一種策略形態,至少是一種非正常形態。吳建民憑甚麼要把這種非正常形態「至少還要管一百年」?鄧小平說,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大家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代經驗體會到鄧小平說的不錯,是真理。吳建民用了鄧小平這個句式,將鄧小平在特定時段的策略模式長期化,以為這樣就可以嚇唬人,其實只能迷惑內地那些沒有獨立思考、只知道「唯上」和「擦鞋」的政圈人士。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西方圍堵,奉行的是針鋒相對。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初,也不是「韜光養晦」,曾經和美國有過共同抗蘇的「蜜月」,只是六四和「蘇東波」之後才「韜光養晦,決不當頭」。但是,這個階段也不是太長時間,鄧小平就補上「有所作為」四個字。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必然進入新的階段,那就是「正常外交」,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國崛起是事實,如何韜光養晦?中國人向來喜歡玩計謀,常常「自以為得計」,吳建民就屬於這種自以為得計之人。其實,現在外國人也明白了你「韜光養晦」的意思,你想韜也韜不了光,你想養也養不了晦。如今的現實,也逼得中國實行與一個發展的大國身份相符的正常外交。所謂再韜光養晦一百年,其實是示弱外交、縮頭外交、不負責任外交和無所作為的逃避外交。

走慣舊路 不會鬥爭

外交策略的制訂,是要謀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是在一九八九年國內外風雲變幻的政治形勢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相對落後的條件下的產物,目的是謀取獲取開放改革、發展經濟的和平環境,同時不再犧牲本國利益,盲目為他國出頭。而事實上,在韜光養晦中,中國不但要隱藏自己的發展雄心,而且要犧牲一些非核心利益。例如,美國硬要檢查銀河號就給他查了。中國當今正常外交,就是負責任地向全世界說清自己發展的目的,同時對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作鬥爭,其實比韜光養晦要難。

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中國外交家在舊軌道走慣了,只會讓步,不會鬥爭了,於是就打韜光養晦旗號來縮頭逃避。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