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本名電影《羅生門》影響,香港人已慣用「羅生門」這用語,日本專吃鰻魚的老舖也出現羅生門。電影《羅生門》內容改編自已故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亦見譯做「竹林中」),片名出自芥川另一部小說《羅生門》,現在我們慣以羅生門形容不同的人交代同一件事時講出自己的版本。

有台灣傳媒報道,京都專門吃鰻魚的老舖「廣川」謝絕台灣人光顧,列舉5大罪狀,包括吃完還要佔着位子,無視店外人龍,預約了卻臨時取消或遲到等。有日本傳媒有所懷疑,因為日本人不易分辨客人來自中國、香港或台灣,於是向「廣川」查證,老闆娘說:「完全沒有那回事!我們很歡迎台灣人。」日本傳媒繼續查證,發現一個以日語報道中國新聞的網站曾發表文章,指淺草的鰻魚老舖不歡迎中、港、台三地客人,5大罪狀如前述,文章的標題卻叫做「謝絕台灣人!淺草老舖不喜歡台灣人的5個理由」。日本傳媒懷疑那網站故意貶低台灣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有台灣人撰文說,有懂日語的台灣社長在「廣川」用膳,遇見操台灣腔英文的人來預約,卻被店方拒絕;撰文者還說淺草多家鰻魚老舖已有共識,謝絕中、港、台三地客人。

在這個鰻魚羅生門中,到底哪一方講的才是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