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之後的2014年,我回到了澳洲繼續攝星,而經過第一次的南天攝星之旅後,在行程規劃、攜帶器材上都更加精煉,務求在十晚左右的攝星晚上,盡量發掘南天星空之美。

第二次往南天攝星改用了iOptron ZEQ25赤道儀,之前在香港測試其穩定性時,就拍了這張獵戶座大星雲的Ha Channel。

ZEQ25裝上Takahashi的FSQ-85ED攝星鏡和SBIG相機,表現穩定良好。圖為在Ayers Rock Resort天黑使用之前。

SBIG STF8300M是單色相機,使用天體拍攝用最熱門的Kodak KAF-8300 Image Sensor,加上冷凍系統,長時間曝光時的雜訊表現非一般DSLR可比。

另一部由Canon HK借出的G16小相機可以自動生成星軌照片,輕鬆易用,效果也十分好。

在主力器材上,赤道儀由Takahashi EM11改為iOptron ZEQ25,省下了約3kg的重量供攜帶其他器材,至於在追蹤精確度、穩定性上的差異,出發之前的五個月我已在香港不停測試和熟習操作,始終我不喜歡像一些奇怪的同好一樣,在絕佳的外地夜空下測試器材而不是攝星;對我來說,在外地絕佳夜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貴的拍攝時間。在香港試了個多月之後,肯定了ZEQ25的穩定性,在北潭涌拍攝了多次10分鐘單張Ha Channel的M42(獵戶座大星雲)之後,我就放心帶它到澳洲使用。第二個器材上的改動是帶上了專業攝星用的冷凍CCD─SBIG STF8300M,由於是單色型號,所以每拍一張彩色相片,就要轉換L、R、G、B四次濾鏡,進行四次獨立的分組拍攝;冒險的地方是如果因天氣或其他因素拍不齊四個Channel,就一張彩色照片也沒有了,不過要追求高質素的天體影像,我還是帶了它做主力相機。

www.facebook.com/stardustvegabort

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