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的人將一生遇過的人數加起來,也許不及城市人每日碰見的人多。城市人擠車時常跟陌生人有身體接觸,卻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想法,農村人永遠無法想像人群中的孤獨感覺。

主要研究榮格理論的心理學家河合俊雄認為村上春樹的創作跟夏目漱石有聯繫,夏目漱石是明治維新以後的著名作家,不少筆下人物有社交焦慮症,村上春樹的角色有更嚴重的畏人症吧。

河合俊雄認為那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後獨有的心理困擾,他們對親人和陌生人之間的人感到不安,例如同學、同事和住在附近的阿婆,不知怎樣跟他們相處,這種不安少見於歐美國家的人。

香港人的心態比較接近日本人,我們很少主動跟半生不熟的人打招呼,在課室和辦公室很易感到被排斥。近年的香港人更易感到動輒得咎,需要表達意見時,總是介意別人的反應,既想活得自我又想人見人愛,最終變成社交焦慮。

沈從文認為小說創作最重要的是「貼到人物來寫」,村上春樹總是描寫奇奇怪怪的人,他們不會贏在起跑線,沒有嫁或娶個有錢人,做不成虎媽虎爸,活得疏離,仍吸引無數讀者。

河合俊雄指近二十年來,日本的社交焦慮症患者銳減,成長障礙的大增,而村上小說的人物也有這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