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台灣都先後開設無包裝商店,食材、雜貨全無包裝,客人自備玻璃瓶、食物盒等去購買貨品,數量不受包裝限制,想買多少就取多少。媒體報道這件事時,感覺是很新鮮的題材,看到那些店的「無印」感覺裝潢,也相當吸引,是很值得推廣的新概念!不知道香港甚麼時候可以有這種店呢?我一定幫襯!

可是回心一想,我們不是從來都有這種店嗎?小克填詞、張繼聰主唱的《永和號》:「臘肉與蝦米舺板揮手 醬醋麵豉發愁」,這些不就是在本地舊式雜貨店有售的食材嗎?「半斤消逝時光 感情二両 可會有糴購」不就是可以自行決定買半斤還是二両,不受包裝限制嗎?可是這些糧油雜貨店都相繼經營不了,被時代淘汰。現在「無包裝商店」在經過包裝之下出現,就變成受歡迎的新概念,實在有點戥糧油雜貨店唔抵,原來他們欠的只是一件新衣。

無包裝商店確有它的好處,有人喜歡把買回家的食材都裝進特定的瓶子裏去,既保鮮又美觀。我家的日用品如洗頭水、沐浴露都會這樣做,一來貪靚,二來用完後買補充裝就可以,不用浪費膠瓶。譚嬰兒用的洗衣液、洗潔精全都有這配套(可能日本牌子比較關注這方面),可是我們在本地超級市場買的日用品,會推出補充裝的生產商少之又少,能買到的機會跟中六合彩差不多!時代會淘汰舊店,時代何時淘汰這種舊思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