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晚上無所事事,自然看星看雲看月亮,漸漸發展成占星術,閃亮星星都有名字,例如北斗星,以至杜甫詩句談及的參和商,都是星星的名字。

古人對美麗神秘的月亮有不同稱呼,惟日漸被遺忘。比方說,農曆初一是新月,稱為朔。農曆十五是滿月,稱為望。農曆初八前後為上弦,農曆二十三前後為下弦。

小學時,老師曾說月亮的名稱,古人寫信,惜字如金,只要寫昨夜望朔,或時值下弦,大家就知道日子。

除計算曆法外,古人會因應月亮的模樣而得出圓月和彎月等名稱,老舍筆下的月牙兒就是新月如鈎的月亮,兒是北平話的修飾語,沒有意思。老舍筆下的永遠是北平,那是特定時空,1949年以後,同樣的地域名為北京。

月亮名稱跟時間和空間有關。張愛玲寫小說時,愛以銀盤般的圓月襯底,例如:「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父母是傳統的人,中秋節會分迎月、賞月和追月,農曆八月十四迎月夜就可以出去玩燈籠,我總想分辨這三晚的月亮,然而,看來看去都覺得三晚的月亮一樣圓大和美麗。

要是今晚天朗氣清,大家可以食月餅和生果迎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