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這個公眾假期屬一次性,在這特別日子,嘗試探討抗戰勝利的意義。

打個比喻,動漫《多啦A夢》中的大雄被胖虎(舊稱技安)欺負,大雄嘗試抗戰,但多年來無法打敗胖虎。胖虎不單欺負大雄,還膽敢在多啦A夢頭上動土,多啦A夢一怒之下,從百寶袋拿出兩個叫原子彈的東西對付胖虎,胖虎吃了兩枚原子彈,不消十日就投降,然後大雄興高采烈地慶祝自己抗戰勝利。

撇開《多啦A夢》不說,回到現實,美國歷史學家約翰托蘭(John Toland)的著作《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The Rising Su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 1936-1945)曾獲頒普立茲新聞獎,這部書籍詳述日本在1936年起的侵略史,大日本帝國在東南亞未逢敵手,遭美國擊敗才由盛轉衰,最終投降。

老一輩台灣原住民對於抗日戰爭勝利紀念並無感覺,甲午戰爭後,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原住民經歷長年的日治時期,部分人更在二次大戰期間加入日軍作戰,不存在「抗日」的觀念,靖國神社供奉了在二戰中陣亡的日籍台灣人。

我認識的香港朋友中,有人趁今天是公眾假期,外加幾天年假,飛往日本消費玩樂,以這種形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