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外遊必備暈浪丸,無論乘長途車、飛機還是船,習慣乘搭前先啪暈浪丸。我問她童年可有乘車去玩,她說父母不許她跟朋友去旅行,連學校旅行也少。

我說總會一家去玩呀,友人說童年跟父母由中環乘巴士去淺水灣,沒多久就頭暈,然後一家人落車,讓她休息一會,乘車回家。由於父母太疼愛她,每次乘車出外,一見她暈車浪就落車,然後回家。

大家知道溺愛無益,友人都知父母從不讓她辛苦,正正令她更易感到辛苦。比方說,她連坐計程車都怕司機開得快會暈車浪的。

看見小孩暈車暈船當然要理會,但不用太緊張,讓他們暈一陣子,身體會慢慢適應,要是不成,才落車休息也不遲。以友人童年去淺水灣為例,只要每次多乘一個站才落車,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由中環乘巴士到淺水灣。

暈車浪有先天原因,例如體質虛弱和耳水不平衡等,不過,後天適應也很重要。我從小乘車不會頭暈,長大後,連坐過山車都不頭暈的,想是後天訓練有素。

有些太平洋小島居民靠捕魚維生,他們的嬰兒床是掛塊布在兩條木柱中間,嬰兒睡在布上,母親還要將嬰兒床搖來搖去,嬰兒習慣在晃來晃去的床上睡覺,長大後跟爸爸出海捕魚,即使遇上大風大浪,也不會暈船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