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澳泳灘,放眼望去,沙灘上盡是一個一個的洞,人三五成群的蹲在沙上,像小狗挖洞要藏起自己心愛的骨頭般猛挖,不過人類不是在藏東西,而是在挖走東西──摸蜆。沙灘上的蜆,不能界定屬於誰,好像你摸到就是你的,所以人人都竭力摸。看見地上有個人家挖完的大洞,又注了點水,就跟譚嬰兒在那小水氹上玩,堆沙時也找得着幾隻蜆,全都是小得可憐的BB蜆。我給譚嬰兒看,一起欣賞蜆殼上的不同花紋,原來每一隻也不一樣,有黑灰點點的、有啡白相間的,我們把摸了出來的小蜆,放在沙上,原來我咁大個人,還是頭一次看見蜆在沙上的活動──本來牠們是平躺的,過了一會可能覺得自己安全了,便會把蜆殼「戙起來」(我不知道是怎樣做到的),然後「夾吓夾吓」的慢慢潛回沙中,跟譚嬰兒一起觀察,好不有趣!然後我們把剩餘的都送回海中,享受了那摸的過程,就讓蜆BB回家吧,讓牠們繼續長大。

住在貝澳的友人說,這種不用花錢的消遣,沒有入場費,也不是親子農莊摘了多少士多啤梨逐磅計,摸到幾多你就可以帶回家,所以摸蜆的人不論大小,抓得一大桶就拿走,沒有考慮到蜆差不多被摸光了,最弊的是那麼小的蜆,帶回去煮你根本吃不着甚麼,甚至有人不懂處理、吐沙,拿回去又整桶丟掉。誇張點說一句,難道要摸到蜆也絕種,才懂得停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