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身材矮小,大多數人會認定這與遺傳有關,並沒有解決辦法,其實父母可有想過,孩子可能是患上矮小症。只要把握他們的黃金發育期,及早採用醫學方法,是有機會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反之,若父母沒有察覺子女生長速度緩慢,有可能導致延誤醫治的情況,故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兒童的生長速度。

4歲起至發育前每年約增高5厘米,如小朋友生長速度突然下跌,宜及早求醫。

攝取太陽中足夠的維他命D,有助骨骼生長。

速度下降宜早求醫

如何界定小孩是否患上矮小症?根據兒科專科醫生江俊達指出,處於生長圖表最矮小的百分之三,即100名同齡同性別小童中最矮的3個,便屬於身材矮小人。最佳的生長時間是嬰兒期,由出生到1歲可以增高逾25厘米,之後會逐步遞減,從4歲起至發育前每年約增高5厘米,若孩子按着生長曲線圖增高便毋須過分擔心,但若生長速度突然下跌便要及早處理。江醫生說:「醫生一般會先了解矮小孩子的家族病史、家族身高、父母發育歷程,透過問症、檢查孩子身材比例、X光檢測骨齡,再作進一步檢查,包括抽血化驗、磁力共振檢查腦部等,以找出兒童矮小的原因並對症下藥。」

病理患者可作治療

一般而言,矮小症成因可分為病理性及非病理性,江醫生稱前者包括內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激素不足)、患有先天性疾病(如特納氏綜合症)、出生小於胎齡(嬰兒體重較出生周數應有重量為輕)、營養不良、長期病患者等,而後者原因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發育遲緩,甚或原因不明等。病理性的矮小症患者,如成因是基於甲狀腺激素不足,便會建議病人服用甲狀腺激素補充劑;若因出生小於胎齡、生長激素不足、特納綜合症、慢性腎症和原因不明等影響高度,則可接受皮下注射生長激素治療。過量服用甲狀腺激素補充劑或注射過多生長激素,會構成副作用,如頭痛、水腫等,故藥物分量的控制十分重要,孩子宜定期覆診,藉以觀察治療效果及檢查是否有副作用。

密切留意生長速度

雖然現今醫學發達,但江醫生建議父母應讓未踏入青春期的小朋友多攝取蛋白質、鈣質、太陽光及食物中的維他命D,並多作跑跳動作。另外,充足睡眠能刺激其生長賀爾蒙及生長板增高。而發育前階段是治療矮小症的最佳時期,愈早接受治療的增高效果愈佳。

江醫生提醒大家,由於部分父母對兒童身高健康及矮小症的認知及關注嚴重不足,未能察覺兒童身高及生長速度是否正常,有可能導致延遲醫治的情況,同樣地,如小朋友突然急速長高,遠遠偏離了正常生長曲線也絕非好事,這有可能患上早熟症,因此,宜密切留意兒童的生長速度。

文:Lum

攝:Man、資料圖片

鳴謝:兒科專科醫生江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