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談起一個相識的少年Peter(假名),為Peter忿忿不平,認為社會沒有給少年上進機會。Peter在香港出世長大,從小入讀主流學校,體育天分甚高,英數成績優異。然而,Peter讀完中六,兩度考公開試中文不合格,第二年為中文重讀(我認為不智),兩次成績都足以入大學有餘,但兩次中文科成績都是一分。我問Peter是印度人還是巴基斯坦人,友人大笑起來,跟我說Peter是土生土長華人,100%華人血統,世世代代讀寫中文,每日看香港報紙和電視,智力正常(這點不用懷疑,因為兩次公開試成績理想),第二年還補習中文,至今不明白為何不合格。

今年有52.6%的日校考生在中文科考獲3級或以上達標成績;英文科考獲3級的達標率則微跌至52.4%。Peter中文得一分,納入不合格的47.4%,英文科倒在合格行列。

那麼多中國人中文不合格,明顯是教育制度和考試局的缺失,這樣的考試除了令學生失去讀大學機會外,還有何意義呢?

香港有多少「Peter」由出世開始活在華人社會,從小聽讀寫中文,上課十多年,讀中文科十多年,但公開試中文不合格,難道他們一直用火星文嗎?

不少香港人去日本讀日文一年半載,已經考獲日文公開試頂級成績,到底中文死亡之卷想考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