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少人有英文名的。大部分朋友是升讀中學才改英文名的,有個同學的爸爸名為彼德,英文名Peter,當年覺得前衞有型,我很難想像父母輩有中英對照的名字。

記憶中只有一個同學出世紙有英文名Lily,她住在蘇屋邨百合樓,認識她以後,我才知道百合的英文名是Lily,可見我英文比較差。

曾讀五間中學,有間讀了一個學期,記得的事卻多。那時候,有個同學每天早上約大家由美荷樓附近的大埔道跑到金山郊野公園去,即是俗稱馬騮山一帶,然後跑回蘇屋邨,才跑返學校沐浴更衣上課。最多有四個人一起跑,最少兩個。

晨早在馬路邊的行人道跑步,沿途不知吸入多少汽車廢氣,所以,我不知道這樣跑步是否有益身心的運動,只是喜歡跑到郊野公園可以看猴子,從高處眺望的景色也很漂亮。

最近在fb分享雅麗珊郡主於1961年的訪港片段,拍得蘇屋邨非常漂亮,當年的建築師用心為平民設計公屋的。有個俯瞰鏡頭跟我當年跑步時經常停下來欣賞的一樣,真是珍貴片段。

那間中學的同學大多住在蘇屋邨,我又後知後覺的發現蘇屋邨的樓以花為名字,隨即想起另一間中學的Lily同學,也許她的父母在百合樓「製造」她,給她這樣的英文名,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