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就是否接受歐盟救助方案舉行公投,姑勿論結果如何,步向衰敗已是不爭的事實。古往今來,不少著名城市盛極而衰,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商貿中心」威尼斯,到英國「工業革命先驅」利物浦,再到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以至「西方文明搖籃」希臘,這些顯赫一時的城市莫不走向衰亡,不能不令人擔心,下一個會是香港嗎?

每個城市的衰落都有自己的原因,希臘長期推行福利主義政策,養成人民好吃懶做的習慣,政府只能舉債度日,如今欠債高達三千六百億美元,相當於國民經濟總值的一點八倍,瀕臨破產邊緣,無以為繼之下,終於陷入飲鴆止渴的困境。如果接受歐盟的救助方案,就必須緊縮開支、加稅、削減退休福利等等;若拒絕救助方案,又面臨債務違約及脫歐危機,甚至被踢出歐盟,兩者都是死路一條。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古國,如今竟淪落至窮途末路,令人唏噓。

希臘的衰落,再次證明盛極而衰是不變的鐵律,港人關注希臘命運的同時,難免對本港的前途感到憂慮。誠然,香港並非實行福利主義,更無財政危機,然而香港跟希臘一樣,都面對創新無力食老本的窘境。這樣說並無誇張,希臘早就沒有工業可言,商業貿易疲不能興,只能依靠旅遊業度日。同樣地,香港工業式微,僅依靠金融及商貿優勢爭一日之長短,惟近年不思進取,被競爭對手後來居上。君不見,全球第一貨櫃港的桂冠,早被新加坡、上海、深圳、舟山搶去;而在中國綜合競爭力城市排名榜上,更將雄踞十多年的冠軍位置拱手讓予深圳;至於其他國際排名同樣是跌跌不休,不知伊於胡底。

香港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目前僅有金融及旅遊業可以依賴。可惜,隨着本土及港獨興起,中港矛盾愈演愈烈,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下跌,旅遊業風光不再。官方數字顯示,今年五月訪港旅客人數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五,上月跌幅更擴大至一成,暑假雖是傳統旅遊旺季,但今年不容樂觀。牽一髮而動全身,旅遊業的興衰對零售、飲食以至運輸物流等行業有直接影響,如果香港連旅遊樞紐的地位都失去,只剩下獨沽金融業一味,真的能養活七百萬人?

香港由寂寂無聞的小漁村,搖身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會,靠的是人才輩出。過去,香港的大學水平在亞洲首屈一指,港大更是世界有名的百年名校。無奈的是,本港大學水平近年一落千丈,尤其政治入侵校園,象牙塔儼然成為反對派的基地。為人師表熱衷誤人子弟,年輕人熱衷街頭抗爭,學術水平怎麼可能不每況愈下?創新從何談起?香港還有甚麼競爭力可言?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碧。」回歸後歷屆政府施政無能,加上政客唯恐天下不亂,香港內耗內鬥不止,逐漸由經濟之城淪為政治之城,由動感之都變為動亂之都,有朝一日變回小漁村供人憑弔,決不是不可能之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