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勞碌,容易爆「瘡」。雖然同樣「爆」在臉上,但今期所指的「瘡」絕非暗瘡,而是唇瘡。這個出現在嘴唇附近的皮膚病,惡毒無比,容易復發之餘,亦易傳染給他人。對於治理方法,坊間有指服食某種營養素就能改善唇瘡,孰真孰假,且聽聽皮膚科醫生的專業見解,對抗唇瘡!

唇瘡是基於感染單純疱疹而生,會影響儀容外觀。

親密接觸(接吻)容易令單純疱疹傳染他人,倘若對方免疫力較差,便會引發唇瘡。

公眾場所共用的物品,容易經飛沫傳染單純疱疹,從而患上唇瘡。卡拉OK是感染唇瘡的高危熱門地點。

切勿擠掉或弄破唇瘡,否則只會減慢傷口愈合程度。

應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衞生物品,如杯碟這類經口部接觸的器皿。

閒時多進食蔬果,均衡飲食,有助抵抗疾病。

紫外線會刺激嘴唇四周的感覺神經節,引致唇瘡復發。因此,曾患唇瘡者謹記在陽光下除了面部防曬,亦要塗抹防曬唇膏,這樣就萬無一失。

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加強體質的同時,免疫力也得以提升。

皮膚科專科醫生葉榮根

源於疱疹病毒

唇瘡是種病徵,其病源於單純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一型或二型,屬過濾性病毒。單純疱疹可在身體不同皮膚部位(眼睛四周、嘴角、性器官)誘發。而「唇瘡」只是將鼻孔附近、嘴角、下巴等感染疱疹的位置統一來形容。

皮膚科專科醫生葉榮根表示:「單純疱疹一型或二型均是唇瘡的病毒根源。醫學報告指出,一型經體液傳染達80至90%,性接觸佔10至20%;二型的感染源頭(體液及性接觸)與一型相同,但比例就恰好相反。」

潛伏期長又易復發

之所以用惡毒來形容唇瘡,是因為患者難以得知何時感染單純疱疹,此病毒更可在體內潛伏多年,卻不起任何病徵。可是,當感染者免疫力下降,受壓力、刺激、身體衝擊、陽光紫外線刺激、月經期間、染上風寒、感冒,甚或患癌時,便有機會使病毒從感覺神經節(Sensory Ganglia)移至皮膚表面或嘴唇,從而誘發「唇瘡」。

葉醫生指:「當唇瘡首次發作後,上述因素便會成為復發主因。在誘發唇瘡初期,患處會發麻痕癢、開始變紅;其後長出水泡,水泡數量有機會倍增、含膿;倘若水泡破損流膿,易傳染之餘,亦會結痂。整個病發過程有機會維持1至2個月,視乎病人體質。」

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坊間有指進食賴氨酸(Lysine)營養補充劑對治理唇瘡有幫助。葉醫生解釋,80年代的確有醫學報告證實,服食賴氨酸能減低單純疱疹復發率,但服食分量頗大,且需持續進食12個月方可有顯著成效。與其盲目進補單一營養素來防範唇瘡突擊,倒不如放鬆心情,着重均衡飲食,勤做運動來提升免疫力,以及做足預防措施,包括:注重個人衞生,不與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毛巾、碗筷)、避免與唇瘡患者有親密接觸、做足防曬措施來減低紫外線刺激等更為實際。

痱滋唇瘡容易混淆?

痱滋與唇瘡,均因壓力誘發,亦發作於嘴唇範圍。兩者會否容易混淆?葉醫生解釋,雖然誘因相若,但痱滋的患處每次不一;相反唇瘡較大機會在同一患處復發,故病人若發現在同一位置經常出現發炎,便要多加留神,注意病源成因。

皮膚科專科醫生 葉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