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簡稱大堀燒的大堀相馬燒的話題,這種瓷器的第二大特徵是二重燒,顧名思義,燒製成兩層。

到訪位於二本松市的大堀燒工房當天,大堀燒協同組合的理事長半谷秀辰先生拿着一個可看見橫切面的瓷器展示,看見內裏有夾層,可說是古人智慧下誕生的保溫設計。二重燒的結構就好像現代保溫真空杯,裝載熱茶的內層與外層之間有空間,熱力不容易流失。有些大堀燒茶杯底部故意以二重燒手法製作出空洞,透過空洞可看見內層,構成獨特的美感。

在江戶時代元祿年間,擁有福島縣浪江町大堀那片領地的藩主代代相傳的家紋是奔馬圖案,大堀燒第三大特徵就是在瓷器表面加上手繪奔馬圖,並按傳統採用江戶時代流行的狩野派筆法繪畫。據半谷先生所講,在表面光滑的瓷器上繪畫,比在紙上繪畫難度更高。

三百多年前,大堀發現可製作瓷器的陶土,慢慢發展出大堀燒這種著名地道陶瓷。自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大家最關心輻射污染問題,幸運的是自三十多年前起,大堀燒已改為採用產自愛知縣瀨戶市的陶土來製作,令這種傳統工藝品不受輻射問題影響。

按照傳統,由陶瓷職人花工夫燒製瓷器再以舊筆法繪圖,聽來大費周章,但這就是文化和藝術,價值難以金錢衡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