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舞金龍,其實已經好睇到大和民族的民族性,也能聯想到人家能在各方面勝出,還是因着其本質。

話說上一次看淺草寺的舞金龍是在九十年代中,之後我就沒看過了!其實又不能完全如此說,因為之後在參與淺草的另一節慶「時代祭」時,金龍其實也出過場,不過很短暫,而且不是主打。所以,當這次重遊東京,知道剛巧遇上3月18日的「金龍之舞」,其實還是頗興奮。

但由於沒有寫出舞龍時間,便在網上查看,當中指出會在11時、2時及3時共舞三次,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在2時到達時,金龍已穿越各街,到達大殿前面,而3時則再無表演。傳說昔日有金龍出現在寺上的位置,因此淺草寺亦稱作「金龍山」。

舞金龍這傳統習俗其實要到二戰後的五十年代才復興,那條實木製的金龍非常重,連鱗片也非常大非常硬,不像華人的舞龍舞獅,物料要輕;相反,重的龍身,表現出舞者的力氣及意志,所以舞到寺側時,會換另一班人在壓場表演,因為實在太重!

其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當然可以製出又輕身又精美之龍身,但日本人卻不是要告訴別人因為辛苦因為難而改動傳統,就是因為不怕辛苦不怕難才去舞一條又笨重又令人吃力的龍;承傳文化不是Take the easy way!這種思想,華人真係識條鐵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