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鰂魚涌公園有櫻花可賞,就慕名而去湊湊熱鬧(嚴格來說不能叫「聽說」,而是「看說」,因為是在面書看到人家的Post才知道的。)看人家照片拍出來滿滿的櫻花,原來是角度的重要性,公園裏原來孤伶伶的只得一棵櫻花樹,沒有我想像中的畫面─坐在樹下鋪張格仔布吃壽司(再加多點日本風情),大家談天說地,討論十年後會在幹甚麼(日本人在櫻花樹下都是說說理想和大計的),談得久了抬頭一望又是滿眼的櫻花,心曠神怡。

刺破我頭頂想的幻想泡泡,實景不是這樣啊!因為櫻花樹只是那花圃中的其中一棵,旁邊密密的種了其他品種,根本沒有蓆地而坐的空間,而且我剛剛錯過了花期,現在櫻花樹上只是半滿,有點失望,於是我再去了其他地方尋花。

隔天看到一篇報道,是日文的,文字上我不懂,但光看圖片,已說明一切─日本京都某神社的櫻花名所,滿地膠袋、吃完的食物包裝和墊地的膠布。再看文字,勉強找出日文中的漢字:「花見」、「中國人」、「惡化」、「場所佔領」。原來是中國旅客到神社賞櫻時做的好事─賞櫻時嘈吵不堪、亂拋垃圾、在神社內亂坐,並大力搖晃樹枝令花瓣散落。賞識賞識,賞花真是要「識」的,不識尊重別人也學習尊重自己吧!鰂魚涌公園的櫻花只有一棵,原來是好事,至少不會吸引到不識賞花的旅客踩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