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單車成為潮人玩意,各位車迷是否心郁郁想自我挑戰?不如挑戰單車馬球吧!

單車馬球的發展歷史不算長,只得十多年,在本港仍在起步階段。

單車馬球所用的單車,輪輞較一般單車密,以防馬球被打入輪輞而阻礙比賽。

單車馬球的部分裝備,包括頭盔、球桿、手套等。

若用球錘表面推球,就算球進入龍門,亦不計分。一定要用球錘其中一端擊球,入球才會計分。

成員Bear擁有兩年單車馬球經驗,身經百戰。

每組派3人落場比賽,當敵方進攻時,才要調派隊員回防守龍門。

一開始比賽,雙方拚命把球擊進龍門,玩法和傳統馬球大同小異。

防守時,球員可以整支球桿來攔球。

車感很重要,否則很難在比賽時保持平衡,成員示範其一招式Wheelie Turn。

本地玩單車馬球的女性不多,Tina是少數的例子。

這項新興運動源自美國,發展不過十多年,已迅速傳至歐洲、亞洲。本地約兩年前引入,發燒友們貪它夠難玩─既要控車又要控球、傳球、擊球,考技術、考頭腦,超刺激,難怪吸引一眾好動人士躍躍欲試。

規則簡單 隨時玩得

雖然單車馬球傳入香港不久,但本地已凝聚了一群發燒友,他們更成立組織Hong Kong Bike Polo,希望推廣這項運動。

單車馬球的玩法簡單:比賽由兩支隊伍對壘,每隊派出3名隊員參賽,正式比賽通常只有1個回合,限時12或15分鐘,視乎賽事階段而定,通常接近決賽限時會較長。開始比賽後,雙方騎車進場爭奪馬球,以把球擊進對方龍門得分,進球最多的一方為勝;規則與一般球類比賽大同小異。比賽期間,騎車的隊員雙腳不得碰地,否則視作犯規,要到場地邊線位置重新出發,方可再加入比賽。

球桿是控球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情況下,球桿的用途亦有分別。Hong Kong Bike Polo成員之一Bear表示:「當我們射球,必須用球錘的其中一端擊球,入球才計分。如果球錘表面把球推進龍門,入球不算數。防守方面,我們可運用整支球桿任何一個部分把球攔住。」場地亦沒有太多限制,只要夠平坦、寬闊就行了,隨便一個停車場、籃球場均可成為「戰鬥」場地。

最考技術 注意安全

有別於一般騎單車,單車馬球的參賽者要單手控車,另一隻手則要拿着球桿控球,難度頗高。初學時要注意甚麼事項?Bear解釋:「初學者最緊要注意安全,畢竟運動期間少不免有身體碰撞。玩了一段時間後,會慢慢掌握到單手控車、注意平衡、控球等技巧。」但要打出好成績,他覺得車感、球感好重要。他建議有興趣人士,平時可自行在空地練習控車、控球的技巧,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則可以組隊比賽,訓練隊友間的臨場默契、團隊合作等。

另一成員Tina則表示單車馬球易學難精:「初時要花時間及心機,同時間單手控車及拿着球桿控球,要掌握平衡感不容易。一般人大約兩個小時後,便可上手。每星期操練兩次,每次2至3小時,有助鞏固技術。而在比賽前夕,每星期操練3次,加強身體的反應。」

至於單車馬球的好處,Tina坦言:「騎單車的技巧必定有提升,平衡感、反應亦較以前有明顯進步,與隊友合作,則大大加強了團隊溝通、協調等能力。」

在哪裏跌倒,在哪裏起來!

單車馬球運動量大,參賽者以男性居多,Tina是當中少數的女生,幾乎活動一傳入香港,她便迷上了。現時有近兩年經驗的她,自言亦是在跌撞中走來的。

她直言:「運動期間難免有身體碰撞或跌倒,導致皮肉損傷,可能會令女生卻步。騎車追球時速度很快,若突然煞停單車,慣性會令人向前衝,未必人人能接受……有一次我轉彎時,不慎向後跌倒,尾龍骨隱隱作痛2、3個月;亦有一次因騎車姿勢不良,弄得膝頭疼痛,也要休息2、3星期……所以,學習減輕跌倒時造成傷害的技巧很重要呢!」

單車馬球的誕生

話說,在1998年,美國有些單車速遞員閒時沒甚麼公餘活動,自發在公司附近的停車場一邊控車一邊打球。其實他們不是刻意模仿馬球運動,但慢慢演變下來,卻成為一種運動新風尚─硬地進行的單車馬球。現時單車馬球在歐、美較流行,熱潮亦漸漸吹到亞洲,如日本、中國、香港、台灣等地,亞洲區更不時舉辦大型比賽,去年本港首次參與區內的比賽,奪得亞軍佳績。

Hong Kong Bike Polo

網址:www.facebook.com/hongkongbikep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