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少看本地電視節目,朋友建議我上網看已播放的《香港人漂流記》,因為有一集訪問了三位移居至日本的香港人。

想先說的是節目中唯一的男士,他在日本開了家設計會社,並入住自己設計的大宅,得到今天的成就,相信幸運成分低,全賴個人努力,因他說在日本拚搏了十八年,那時是1990年代。

當時日本泡沫經濟爆破,自此長期陷入經濟低迷狀況。我在日本時聽過多個真實例子,正值壯年的日本上班一族失業,本來擔任中層職位,為了生計而被迫去做的士司機。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日本經濟傷上加傷;在那段期間,日本會社一些往海外公幹時本來乘搭商務客位的管理層也改搭經濟位,基於成本考慮。

上述港人在日本如此的經濟狀況下能夠出頭,不會是出於僥倖,況且外國人往日本發展事業,要闖出名堂,須付出比當地人多幾倍的努力。舉個例,我在日本會社工作的表現值八十八分,跟我同期的日本同事也作出八十八分的表現,最終晉升的必然是日本人而非我這個外來人,若想比同期的日本同事早一步獲晉升,須達到九十八分的表現。

如要跟隨日本人那套工作方式,還要做到九十八分,恐怕要了我的命,所以我當年拒絕繼續留在日本會社工作,換來的是輕輕鬆鬆活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