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修過法語課,最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世上萬物的名詞,都被劃分為男性(Masculine)或女性(Feminine),像牛奶(Lait)是男的、忌廉(Crème)卻是女的,沒有一套通則,非得死記爛背才可牢牢記住。

早一陣子出席了一個有關法國產忌廉的推廣活動,在巴黎當Pastry Chef的Isabelle Larrignon,遠道來港,示範了一道Crème Anglaise。初看名字,心中充滿疑問:那不就是解作English Cream?法國人不是對自己的菜式最自豪的嗎?何解會選擇示範別國的甜點呢?

趁機谷歌了一下,原來全是美麗的誤會!沒錯,字面上那的確可譯成「英式忌廉」,可它卻是法國糕點世界裏不可或缺的角色 — 它是奶白色的吉士(Custard)醬,以蛋黃和沙糖為本,加入熱牛奶、忌廉、雲呢拿籽等,在70℃至85℃度下不斷攪拌,讓蛋黃遇熱稍稍凝固,形成稀身的汁醬。入口順滑Silky富奶香的Crème Anglaise,常被用作Pouring Sauce,淋在蛋糕和水果上,又可成為雪糕或Crème Brûlée的基本,更是Floating Island裏與蛋白Meringue的最佳拍檔,在不少法式甜品食譜裏老是常出現。至於為何叫「英式忌廉」,據說是因為英國的甜品盛行以吉士作醬,偏偏彼岸的吉士,卻是以粟粉(Cornstarch)而非蛋黃使醬身變得杰身,跟Crème Anglaise形神相似,卻是兩碼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