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香港,不愁溫飽,不過未必代表營養攝取均衡,好像飲食中鐵質吸收不足,便有機會引致缺鐵性貧血,患者容易疲倦、出現心悸、氣促等。所以,即使身處衣食豐足的地方,若營養攝取不均,亦有機會患有此症,而且於黃皮膚的遮掩之下,很多人都未必察覺患病,於2013年,便有逾10%巿民因為未能通過捐血前的血紅素測試,才發現或有貧血問題。

血紅素過低

血液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其紅血球成分,而紅血球內的血紅素(Hemoglobin),則是讓氧氣黏附、運送全身,以供應身體運作的重要元素。鐵質是製造血紅素及肌肉中的肌紅素的主要成分,故飲食中若攝取不足,就可能會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況。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李卓廣指出,血紅素指數的正常值介乎12至15度,男士的血紅素指數甚至可達17、18度,指數低於11.5度就不適合捐血,而當指數低至7度或以下評為不足,亦會出現貧血徵狀。他指出:「血紅素不足,皮膚會比較蒼白、並伴有容易疲倦、體力不足及免疫力下降等;另由於血紅素減少,供氧不足,身體會自動加速呼吸以增加氧氣攝入,會導致氣促、心跳加速等,易感暈眩。若懷疑自己有貧血問題,簡單的驗血檢查血色素指數或作生物測試,即可以檢查體內鐵質量,方便對症下藥。」

紅肉鐵質最易吸收

血球新陳代謝、女性經期、手術或意外出血,又或切割腸胃等,都能令鐵質流失,及影響鐵質攝取,應多留意日常飲食,補充所需。李醫生提醒,生活在香港,大多衣食豐足,不過鐵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並不罕見。他解釋,於2013年,捐血人次逾30萬次,但最終中心只收集到24萬7千多袋血液,被暫緩捐血人士中約一半是因為血色素未達要求。大家不妨審視一下飲食習慣,避免營養不均衡引致缺乏鐵質。「女性受經期影響,攝取鐵質量應比男性多。一般成年男性每天鐵質的攝取量應不少於11.4毫克,成年女性不少於24.5毫克。食物之中,紅肉和動物內臟的鐵質含量最豐富,惟肝臟的膽固醇含量高,不宜多吃。蔬菜如豆類、深綠色蔬菜、乾果、加添鐵質的穀類早餐和全麥穀類等亦含鐵質。」值得一提的是,肉類的血紅鐵成分比起蔬菜的非血紅鐵容易吸收,分別可達4、5倍。亞洲人傳統認為牛肉(或紅肉)較「毒」,因而少吃,可能亦是現代人鐵質攝取不足的原因。

李醫生補充:「維他命C可以有助鐵質吸收,故烹調時加入含豐富維他命C的配菜,如番茄、菠蘿、檸檬汁、用餐時配搭蔬果汁,又或進食奇異果、士多啤梨、西柚等水果,能加強補鐵效果。相反,飲食時若同時攝取鹼性食物或飲料,如濃茶、咖啡等,其豐富單寧酸成分,會影響吸收鐵質所需的酸性環境,大幅降低鐵質吸收量,貧血患者更應注意。」

造血功能問題

缺鐵性貧血以外,若身體的造血功能出現問題,亦有導致貧血的風險。患有遺傳地中海貧血的人士,病者不能有效製造紅血球,因而長期有溶血性貧血的現象。血色素指數低達5、6度重型貧血,需要接受終身輸血治療。另外,若負責製造紅血球的骨髓出現病變影響造血功能,則可能引致再生障礙性貧血,更可能連帶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不足的情況。

鳴謝: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顧問醫生李卓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