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 Hong Kong(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今日閉幕,今年的焦點,毋庸置疑是近年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但這片藝術領土不再只是專注西方極愛的油畫式表現,而是把中國傳統的繪畫精髓─水墨畫重新引進舞台上。傳統水墨畫顏色單一,不是山水景觀,便是詩文書法,叫一般人敬而遠之!但值得留意的是一班前衞領導者─上世紀50年代先有劉國松從技法上打破傳統的千篇一律,90年代又有谷文達引用科研於水墨之中,徹底挑戰「紙」與「墨」的觀念,贏得國際青睞。兩位藝術家把傳統水墨畫顛覆革新,且細看他們的前瞻綱法。

年屆82歲高齡的劉國松依然身體力行每天畫畫,他自言希望畫到100歲!作品為《滙報─神舟六號之五》。

今天依然有人批評劉老師的拼貼破壞畫意,但神舟系列的確令人對水墨作品的變化另眼相看。《太空漫遊─神舟七號之三》。

難得一見的大型作品《雲與山的遊戲》首次於Art Basel Hong Kong展出。

《星宿海之一─天上黃河系列》和《海邊苔石》。

劉老師發明的「抽筋剝皮皴」抽出白線,把河流山巒的肌理表露無遺。圖為《白雲鎖山腰》。

以墨代筆,墨與墨之間的流動和堆疊,營造如詩般的夢幻意象。

Art Basel會場內展出了劉氏自六十年代至今的代表作。

劉國松

谷文達認為新水墨必須是原創,才能深刻影響未來新水墨的發展。

綠茶宣紙將會大量生產,應用在谷文達未來的畫作之上。

谷文達的《碑林:唐詩後著》系列共有50塊碑刻,分別刻上中文與英文翻譯的唐詩。

《遺失的王朝》系列穿插真假篆字,暗喻我們面對歷史和文化上同樣難辨真假。

特別用上香港人髮製造的區旗,是谷文達特別為今次展覽創作。

谷文達的《聯合國:人間》懸掛在Art Basel三樓的展區門口,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谷文達

劉國松解放傳統 新法演繹

劉國松,上世紀50年代大膽改革中國水墨的畫家,摒棄「用典、用筆、用墨」三大固有技巧,把幾百年來停滯不前的水墨畫從傳統中解放出來。事實上,水墨畫的發展上至元代可說是終結,皆因元代畫壇轉由文人當道,文人提倡「用典」,即臨摹前人畫法及技巧,阻礙水墨的發展;與此同時,西方的畫壇已經歷文藝復興、寫實主義、抽象派別的洗禮,令整個藝術界翻了幾重浪了。

反觀當年只有28歲的劉國松就打着革命的旗號,倡導水墨現代化,誓要帶領中國水墨畫闖出另一片風景。首先是拒絕模仿,眼見水墨技法數百年來了無新意,劉國松便繼元代之後創出第三十七種皴法─「抽筋剝皮皴」,意即在紙上撕下粗糙的紙筋,令黑墨畫面上浮現白色線條,讓山巒河流的肌理一目了然。劉國松更重新詮釋「筆」、「墨」意義─一般水墨衞道者認為,以筆所畫的畫,才稱得上為好畫;但劉氏認為只要能夠表現點與線的優美,亦屬佳作,所以他提出「革中鋒的命」和「革筆的命」,以「漬墨」、「拓墨」的手法入畫,釋放墨水的流動。

堅持傳承 革命仍須努力

劉國松不單引進西方的色彩,令水墨畫從黑白化成彩色,更把幾何圖形,以至拼貼(Collage)也一併融入!不過劉老師卻明言拼貼法非西方特色,乃出自中國文化,他說:「我一直也以為Collage是來自西方的。後來到美國讀藝術,在圖書館找了一本講解Collage的書,嚇了我一跳!原來立體派的Collage是從Henri Matisse(法國藝術家、野獸派先驅)學回來的,因為他當時年老癱瘓,無辦法繪畫,就換成剪,這是由民間剪紙啟發而來的!這就說明拼貼的源頭並非西方,而是中國!」經此一解,難怪劉國松近年為神舟升空而創作的「太空畫」,像《太空漫遊─神舟七號之三》,不但延續「太空系列」的科幻,更拼貼上當時的新聞圖片,甚具生活化。

劉國松的畫作具體而貼近生活,且以創建既中國又現代的水墨畫的新面貌為己任,但他認為革命成功不只靠一個人的努力,還需要一群人接棒傳承,他說:「一直堅持教書,是因為我想要把水墨現代化思想傳播開去,自己所創的技法也會毫不保留地教授下一輩,因為革命事業絕對不是一個人做得到,需要一大批人共同努力才行!」今時今日,新水墨變成專門類別,既得到藝術界的認同,又獲得收藏家的垂青,「現代水墨畫之父」名號,劉國松當之無愧。

About 劉國松

生於1932年,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隨國民政府赴台,畢業於台灣師大美術系。28歲發起「五月畫會」,推動水墨繪畫現代化,致力革新中國傳統藝術。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主任逾21年,過去廣被世界美術博物館邀請參加聯展及個展,至今個人畫展已舉行超過百餘次,作品更廣為世界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而去年山東博物館更為劉氏永久設置「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收藏劉氏81幅作品。

「回眸.從六十年代至現在」─ 劉國松回顧展

日期:即日至6月30日

地點:世界畫廊(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中心108號)

查詢:2525 0529

網址:www.galeriedumonde.com

谷文達突破根本 挑戰底線

如果劉國松是搖動中國傳統水墨的勇士,那麼谷文達應該是徹底挑戰水墨的底線!這個比現代水墨之父晚了30年出國留美的後起之秀,從近代的生物工程中獲取靈感,自家研製另類紙墨,分別用上4,000斤的綠茶壓成3萬張寬四呎的宣紙,及以中醫的提煉方式用中國人髮製造墨汁,兩件作品是為《茶煉金術》及《墨煉金術》,谷文達解釋:「現在這麼多新水墨畫,不管是融入超現實、抽象派別或技巧,但都沒有突破最根本的東西,即便是水墨畫的『紙』和『墨』!所以我就用上情繫東方人的綠茶製作宣紙,因為喝茶不單是中國人的重要生活部分,更是蘊含禪意的精神境界;墨是由中國人發明,而人髮的基因代表是中國人的起源,比墨更原始。所以我就用綠茶紙和基因墨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而這種表現完全是原創,不同於傳統中國文化,也不能在西方裏找到,但『根』依然紮實在中國!」

創新作品 與西方對話

把中國傳統結合現代生物科技,谷文達的創新的確是前無古人,他更直言從根本上突破,才算是水墨畫革新,他續說:「以人髮造墨,以茶葉做宣紙,這個材質本來就是沒有。這不只是一種材料的革命,還是觀念上的革命。」對谷文達來說,原創是非常重要的,即是不從西方,也不在中國傳統裏面找到的面貌,在脫離中西大眾文化的眼光下,負評和批判絕對會隨之而來,他續說:「當你在做一個非常原創的東西時,無可否認,當時一定會有很多衝擊或負面評價,但經過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如果作品是有價值的話,它會慢慢呈現出來,這是真正原創的必經過程,因為作品是不會說謊的!」中國藝術性格外柔內剛,修邊補角或是迎合西方口味,不少中國藝評家卻認為谷文達的作品能跟西方對話和挑戰,不是一面倒隨波逐流地前進。

世界一直運行發展,中國水墨從人物畫變成書法入畫,材質從絹面到宣紙,變更是必然的進程,谷文達認為:「將來水墨會變成怎樣大家都不知道,現在水墨可以結合數碼,而我把基因變成水墨,這些都跟傳統完全不一樣。我眼中的中國水墨應該是開放結構,不斷把新元素加進來,任何符合生活時代的東西都可以加進來,這才是一個永遠在發展的系統。」

About谷文達

1955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是中國「八五美術新潮」的領軍人物之一。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開始創作大規模裝置,早期曾用胎盤粉和月經棉創作,引起極大回響,而人髮組成的《聯合國》則是其成名作。曾於世界各地舉行展覽,與徐冰、蔡國強、黃永砅合稱為中國當代藝術「海外四大金剛」。

《谷文達》個展

日期:即日至6月7日

地點:漢雅軒(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1室)

查詢:2526 9019

網址:www.han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