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說:「就快復活節,我們的主人又要飛喇!」

腸胃說:「又有機會體驗外地特色飲食文化,心情好興奮!」

嘴巴說:「腸胃你別那麼放縱,記得上次旅途,主人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嗎?」

手說:「大家放心喇,經過上次的教訓,主人在各方面都變得謹慎了,出發前已向家庭醫生進行旅遊健康風險評估,常備平安藥。到了當地後,只選購密封包裝的飲料及食物,水果要去皮等,今次的旅程應該不會令大家再受苦。」

旅途中遇上水土不服,確實大殺風景。天一醫務所醫務總監鄒重璂醫生說:「水土不服其實是個很普通的名稱,可用來概括旅行期間發生的各種身體不適,除了因飲食而致的腸胃不適外,還可指一些因天氣因素而出現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原本居於又乾又凍的環境,突然間走到又濕又熱的外地,身體怎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難免感到渾身不自在,恍如抱恙般。」

飲食惹的禍

有云:「病從口入」,循飲食途徑而引致的水土不服,簡單地分析,有可能跟飲食感染有關,亦有些情況與感染並無直接關係。如果飲料或食物並沒受到任何感染,身體為何會不適?鄒醫生說:「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淵源深厚,舉例說去泰國旅行,我們自自然然渴望吃辣的食物,某程度上可能是心理原因。當地人生於斯、長於斯,自小就與當地飲食文化唇齒相依,體內培育出相關抵抗力,但身為旅客的我們,大部分缺乏當地抵抗力,就算是進食潔淨的食物,亦可能會不適。」

至於跟感染有關的問題,當然是指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或到訪一些衞生環境落後的地方後,而出現不適。溫度、濕度之類的天氣因素,亦會造成水土不服,如沒精打彩、皮膚敏感、心肺感到不適(特別是置身高海拔的地方)等。

帶備平安藥

要減低水土不服的風險,出發前最好先跟家庭醫生進行旅遊健康風險評估,準備相關的「平安藥」,如止嘔、止肚痛、止屙、退燒、止暈、傷風感冒藥物等。在大部分情況下,服藥24至48小時後,患者應見好轉。外遊期間感染的腸胃炎,多數屬細菌性,可用抗生素應付,將赴泰國、印尼等熱帶地方的人士,更要留意這方面的問題。

提起使用抗生素,有些人擔心對身體的影響。外遊期間,一般人憑甚麼判斷,方可服用抗生素?鄒醫生說:「今時今日,通訊科技發達,患者大可以Whatsapp等方法,告知家庭醫生不適狀況,按其醫囑服藥。如果無法聯繫到家庭醫生,情況又較緊急,則可憑常識及個人感覺判斷。除非患者仍覺得尚有精神,不用服藥,否則的話,還是服藥為妙。在當地求醫亦是辦法之一。」

密封包裝為妙

平安藥畢竟只是預防不時之需,想進一步減低風險,最重要當然是外遊期間良好的飲食模式。無論是食水或食物,不但要清潔乾淨,亦必須徹底煲滾。水果往往被很多陌生人觸摸過,表皮(特別是褶皺處)亦有機會染上細菌或殘留農藥,所以品嘗水果前,一定要去皮。此外,戶外期間,必須選購以密封、罐頭等形式包裝的食物及飲料。

鳴謝:天一醫務所醫務總監鄒重璂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