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KANO》的話題,儘管內容表揚日本統治台灣時的功績,但不能單以這部電影定性製作人魏德聖盲目崇日。

魏德聖的《海角七號》被指緬懷台灣的日治時期,但《賽德克.巴萊》描寫日治時期的台灣原住民對抗殘暴的日軍,魏德聖只是如實地反映事實。日本人作出過暴行,也曾為台灣帶來貢獻;除了電影中提及的嘉南大圳,台灣主要的溫泉區都是日治時期在日本人帶領下開發的。

《KANO》雖然片長逾三小時,但很好看,其實有方法刪剪成兩小時,但製作人保留了甲子園比賽的豐富內容,那部分酷似日本熱血棒球漫畫的情節。

阪神甲子園球場位於關西兵庫縣,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在這球場進行,故此比賽也別稱甲子園。球場在1924年啟用,當年是甲子年,因而得名。

電影中的球員帶了甲子園的泥土回台灣,在現實中,首個這樣做的球員是川上哲治。他在1937年的甲子園落敗後執起球場上的泥土,回故鄉九州熊本後撒在所屬球場上,奠定了這個現今仍遵從的傳統,川上後來成為了職棒球員及教練。

《KANO》採用「一球入魂」這句日本的四字熟語作為宣傳句語,電影中也出現過「一球入魂」這對白,形容投球時將精神及魂魄也貫注入去。由此延伸,低頭族可說是「一機入魂」,手機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