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睡眠,起床突然發現床鋪微濕,這種叫人面紅耳赤的尷尬情況,相信不少人於孩提時代曾經經歷。夜遺尿俗稱「尿床」,一般而言,輕微尿床並不算是一種疾病,不過如果情況頻密,或於成年後仍然持續,可能需要考慮是否與病理性有關;若小兒尿床情況影響情緒,應尋求醫生幫助,接受適當的治療。

約有1%的18歲人士,仍有間歇性的尿床問題。

尿床醫學上稱「夜遺尿」,是指5歲或以上的兒童,於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現象。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指出,小朋友於兒童時期有夜遺尿的情況,其實相當普遍。他說:「兒童如日間排尿正常,尿床次數並不頻密的話,尿床並不算是一種疾病,隨着年紀增長,尿床現象通常慢慢減少甚至消失。根據外國的研究,5歲兒童之中,約有10%有尿床問題,即使到達18歲成年年紀,仍有百分之一的人有間歇性的尿床問題。不過,如果尿床情況頻密,如每星期超過3、4次,又或孩子會因為尿床構成心理負擔、增加社交壓力等,家長便需要正視問題,以免對其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多數膀胱功能正常

夜遺尿的出現,大部分原因都未必關乎膀胱功能,謝醫生解釋:「可以是兒童入睡時,膀胱漲滿未能喚醒孩子,又或是膀胱容量較小,或膀胱漲滿時容易出現不自主的收縮而尿床等,另亦不排除遺傳的因素。但大部分患者,隨着年紀增長會自行痊愈,家長毋須過分擔心。不過,生殖泌尿系統構造異常、神經系統問題,疾病諸如尿路感染、糖尿病或腎臟功能受損,亦有機會導致此問題,要留意尿床情況是否與之有關。不得不提,有些兒童因為尿床,可能會引起情緒或心理困擾,感到自卑或自我形象低落,父母最好能給予諒解和輔導。」

臨床檢查對症下藥

若夜遺尿情況不算嚴重,謝醫生提議,家人可以幫孩子一同記錄需要小便的時間,以便了解膀胱的容量,肌肉活動和排尿頻密度和分量等,另可調校鬧鐘喚醒孩子起床排尿;臨睡前一、兩小時避免喝水,喝水時盡量一次完成一整杯,以免膀胱不斷受到刺激而排尿,並盡量養成睡前將尿液排清的習慣。若夜遺尿情況成慮,可尋求醫生診斷。醫生會詳細詢問孩子的小便習慣及尿床細節,並調查其病史和身體狀況,例如脊椎神經、尿液、膀胱功能和泌尿道等檢查;需要時,會進行內窺鏡檢查,檢查尿道瓣膜或尿道狹窄,甚至利用腦電波檢查,檢查睡眠質素,尿床時的醒覺反應等,以便對症下藥。

鳴謝: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