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向淺中醫,雖然是老生常談,不少病人卻難以做到。好像屬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的「思覺失調」症,只要及早正視,接受藥物治療,治愈機會率更高,可減低對生活的影響,甚至減少傷害自己或危及別人的風險。摯親因此症走上輕生之路,谷祖琳(小谷)作為過來人,走出喪親之痛後,望能藉宣揚思覺失調的資訊,讓更多人正視其禍害,及早辨認此症,使病者有機會重獲新生。

胞弟被發現患病時,病情已屬中期。由於思覺失調徵狀初期與成長反叛期相似,小谷籲家長多加關心子女,以免延誤診治。

谷祖琳致力宣揚思覺失調的資訊,望大眾能增強了解,勿再避忌此症。

小谷日常多做瑜伽保持心境輕鬆,認為進行瑜伽動作時,需要十分專注,心無雜念,有助減壓。

自身經歷 望大眾正視

香港人長期飽受工作壓力、忙碌生活之苦,總聽到大家戲言人人都有情緒病或精神問題,面對胞弟谷祖堯於2007年跳樓自殺,谷祖琳(小谷)才首次親身體驗精神病的切膚之痛,她更一度因為承受巨大壓力,經常聽到不存在的電話響聲,擔心出現突發事情,令她常感膽顫心驚,幸而經過與醫生傾訴,情況維持約一個月已沒有大礙。走出喪親之痛後,小谷和叔父谷德昭希望消弭大眾對精神問題的負面印象,打破對談論患病的禁忌。「弟弟出事可謂事出突然,當時他雖然有求醫,但我們這些身邊人對病情沒有概念,令他覺得很無助。我和谷德昭不想再有人因為未能接觸此症的相關資訊,因而受病症折磨,故決定加入香港思覺失調學會,希望借助身為藝人的力量,為一班醫學界的人士開闢宣傳渠道,將思覺失調各類健康資訊和研究結果公諸於世,使大眾增強了解,勿再避忌此症。」

出現幻聽 已屬中期病情 

思覺失調的患者,總受幻覺、幻聽等困擾,不過原來出現這些徵狀時,病情已經不輕。小谷憶述自己當時眼見本身學業不錯的弟弟,成績突然一落千丈,性情變得孤僻,始覺不妥。她指:「以感冒為例,在未有喉嚨痛、鼻涕出現前,發現自己周身骨痛、疲倦不堪,有經驗人士大概已估計自己『中招』,應迅速服藥控制病情。對付思覺失調,也應抱同樣概念。由於此症易見於青少年身上,那段時間,適逢成長期賀爾蒙變化,與正值反叛期的特性相似,如缺乏專注力、孤僻、心煩等,容易與青春期混淆,故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加關心,留意身邊青少年的情緒。若出現幻覺、幻聽、覺得有人跟蹤自己,已屬中期。那時弟弟透露於晚間總被幻聽困擾,其實是已出現幻覺等中期徵狀,病情比較反覆,如能早點接受診治,對控制病情大有益處。」

練習瑜伽 有利病情進度

思覺失調延誤診治的話,病情可能惡化,演變成精神分裂,故小谷和香港思覺失調學會致力推廣「及早介入」,皆因若能於此症首發時,及早接受治療和服藥,基本上可以痊愈,但若治療進行斷斷續續,便容易復發,而復發後病情更會嚴重一倍。治療思覺失調,服藥療程的長短因人而異,運動如瑜伽可以減輕藥物伴隨疲倦、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小谷解釋,近日醫學已證明,服藥同時進行瑜伽運動,治療病情進度可提高30%,而且患者不能以副作用作為不肯服藥的藉口,有助減低因為延誤服藥引致病情惡化。小谷表示,參與宣揚思覺失調資訊之後,才發現此症比想像中普遍得多:「跟其他人傾談,發現家庭成員有思覺失調病徵的人士為數不少。這幾年,見證大眾對思覺失調的意識增多,以前提到此症,只會聯想到劉浩龍的歌,又或將患者視為訕笑對象,現在大家不再以此症開玩笑,知道及早接受治療的重要性,我也感到很安慰。」

醫生的話:多發生於青少年身上

常發於16至25歲青少年身上的思覺失調,指的是一種早期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病徵,主要是幻覺、幻聽,對不存在的聲音和影像深信不疑,通常亦有妄想被害、被跟蹤等,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指出,當出現上述徵狀,病情已非輕微。陳醫生解釋:「一般人對於自己出現不尋常的狀況,都傾向隱藏行為,當外人察覺不妥當,或是當事人決定透露狀況,即已到再掩飾不到的地步,可見病發已有一段時間。」

思覺失調的成因,大致被認為一半先天、一半後天。天生個性較為偏執、孤僻的人士,較容易罹患此症,由於關乎性格,家族病史遺傳亦是其中一個原因。除遺傳因素,外在環境壓力的影響,亦是促成病發的原因。陳醫生解釋,生活中各種令人傷心及精神耗損的事,構成「精神壓力」,亦是誘發病症的因素。這也解釋了此症多發於年輕人,皆因青少年正值不少難題聚焦的年紀,如讀書就業、愛情、家庭、人際關係和經濟問題等,當心智未足以應付外來問題,腦袋再不能承受精神壓力,便有機會引致病發。

切勿自行停藥

愈早接受治療,對患者病情愈有利。療程長短按患者病情而定,一般大約需要服用藥物1至2年,再按病情酌量減藥。此段期間,病人需要定期覆診,惟不少首次發病的思覺失調患者,於接受藥物治療至病徵消失後,均希望停藥,但胡亂停藥易令病情復發,每每比首次病發更嚴重,延長康復時間,陳醫生認為家人對患者的支持十分重要,提醒家人應顯示對病人的關心與理解,首要避免爭拗:「不應對其行為作出批判,亦不要認為他們的想法無稽,因此舉會令病者認為家人並不是最明白自己,更難遵循治療,是非對錯並不是最重要,家人應表達關注與支持,陪伴在旁,保持耐性和積極態度十分重要。」

鳴謝: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