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稱男性內褲的三角褲和孖煙囪為三角褲和四角褲,三角與四角這種相對名稱,令我聯想到台灣的「柏青哥」與「柏青嫂」。

日語拼音Pachinko的彈鋼珠遊戲,台灣將之音譯為柏青哥。日本的柏青哥店在80年代起開始引入新一代的角子老虎機,將老虎機的英語名稱Slot Machine與Pachinko拼合出Pachislot這名稱,台灣音譯為柏青嫂;有哥也有嫂,成了一對。Pachinko的名稱由來,有說法指Pachi是彈鋼珠時發出的擬音詞,柏青哥跟英語叫Pinball的波子機(台灣譯做鋼珠玩具)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歐吉桑」及「歐巴桑」音譯自日語的大叔及大嬸,已成為台灣常用語,台灣將魚生稱為生魚片,亦有人採用從「刺身」的日語拼音Sashimi音譯過來的「沙西米」。台灣還有「QK」一詞,日語「休憩」的拼音是Kyukei,QK是其音譯。

台灣經過日治時期,衍生出不少譯自日語的名詞,連同「派對」、「巴士」、「的士」等英語音譯詞語,統稱為「外來語」。

日本料理的天婦羅既不甜也不辣,在台灣卻被音譯為「甜不辣」,譯得怪怪的。不過香港昔日有匹賽馬「龍潭老鼠」音譯自英語的Long Time No See,譯得更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