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毛毛細雨的清明時節,在春秋二祭前往掃墓祭祖乃中國傳統習俗之一,除了盡後人孝道,亦是慎終追遠的表現。位於山西太原市的晉祠,是北魏年代山西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山西在周朝時屬晉國封地,而叔虞乃當時開國功臣,故稱為晉祠),儘管前後相差近1,500年,仍無阻當地人飲水思源之心,將晉祠變成山西重要歷史及建築的里程碑。

對越是始建於明代的牌坊,斗拱數量繁多,層層疊疊。

到訪時正值冬末春初,光禿禿椏枝跟古色古香建築構成優美的圖畫。

呈十字形結構的斗拱,昔日只會出現於極有地位的建築中。

不少古代建築屋頂大多翹角飛檐,減輕視覺上的重量之餘,還可令屋內的日照時間增長。

樂伎彩塑神態生動,是源自元代的作品。

園內有不少百年老樹,有些樹幹粗得至少兩個人才能環抱。

晉祠內各個建築始建於不同朝代,當中以建於北宋年間的聖母殿最具代表性。

池塘垂柳,竟帶幾分蕭瑟。

聖母殿門前的八條木龍,栩栩如生。

中國建築史上其中一項重要里程,就在1937年發生,話說當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尋獲全中國絕無僅有的唐代木建築遺孤—佛光寺,把山西古建築發揚光大。以唐、宋、遼、金時期的建築而言,山西佔了全國七成之多,導遊解釋由於山西位處內陸,降雨量少,加上天氣乾燥,所以木材保養得較好,再者山西以煤礦為主要產業,相對仍是發展中地區,變相少了大興土木和改頭換面式翻新,讓不少宋代以後的建築物保留了原有模樣,實屬難得。

精妙建築結構

要認識中國古代木建築,就要到離太原市約半小時車程的晉祠,始建於1,500多年前,是後人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整個晉祠包含了不同時期興建的建築,讓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感受不同時期的建築結構。一進門便是建於明代的水鏡台,實際上是一座戲台,據說建築的規模和形狀沿襲了元代樂樓;拐過彎,先看過14尊元代泥塑,樂伎們手上拿着當時流行的樂器,三弦、竽、笛等等,由於元朝時由蒙古人當家作主,也就解釋了樂伎們的高額、眼小和圓臉的特徵。

中國建築講究軸線排列,戲肉所在必定在軸線最後方,而晉祠的戲肉就是始建於北宋(公元1023-1032)的聖母殿,中間供奉的是叔虞生母邑姜,大殿高19米,全靠周邊的廊柱和檐柱承擔重量,而且在建造時所有柱子故意往內微微傾斜,可見一千年前中國人對力學原理已運用自如。大殿前方有8條木龍盤纏在柱子之上,儘管木頭隨着年月而褪色,但反而保留了原有的面貌而更顯珍貴,據導遊說,上千年歷史的聖母殿大約300年左右便翻新一次,幸好都是結構性的修繕,而非好事多為的塗脂抹粉,讓歷史原貌以素顏示人。

晉祠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

開放時間:8:00am-6:00pm(11月至3月8:30am-5:00pm)

門票:旺季¥70、淡季¥60

網址:www.chinajinci.com

Info

簽證:持有效回鄉卡毋須簽證

旅行團:安達旅運的山西文化之旅單是路線便有8條之多,當中3條以古建築為主,如古建築博物館南部遊,行程由太原出發,途經晉中、磧口、吉縣等地,8天團費用由HK$9,228起。

查詢:2316 1971

貨幣:HK$1約兌¥0.8

天氣:4月份氣溫約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