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易學難精,有些兩字詞彙可以調換,意思一樣,有些意思不同,有些相差甚遠。比方說,題目前兩字的文中是文章之內,後兩字中文就是你在閱讀的文字。從前以為外國和國外沒有分別,後來留意香港人談到其他國家習慣用外國,好像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內地和台灣人習慣用國外,例如遠赴國外留學,香港人慣用遠赴外國留學。

國外和外國意思一樣,但使用的人身份不同。說國外的是國民,他們由出世起就住在國家,離開國家就是到國外去。香港是城市,我們自稱市民,乘搭飛機或郵輪外遊,只是到外國去。有些詞彙是兩字掉轉沒有分別,好像香港人慣用質素,內地人讀寫素質,還有消夜和夜宵、飯盒和盒飯等,無論兩字怎擺放,意思都是一樣。寫小說時,要是角色是內地人,對白要寫內地慣用語,例如素質,寫小說要寫好對白,才可以連人帶話一起來。

小時候看報紙,有些詞語是看不明白,又覺得不用問人,因為總有一天明白。好像敦倫,我起初以為跟倫敦一樣,明明知道倫敦是英國首都,卻不知兩字調換位置是甚麼意思,連看上文下理也不明白。用得這兩字的作者,根本不會寫得清楚。長大後,才知古人認為行房兩字不夠文雅,改稱敦倫,近年取代這兩字的說法太多,已經沒有人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