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教孩子謙遜仁厚,西方說慈愛寬容,兩者分別不大。由於我在香港出世和長大,我看到的分別最大的是中國的道德要求更高,當然,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

父親讀書不多,卻要我們「閉門常思己過,閒談莫說人非」,即是閒談只可讚人,或不談別人。他還教「寧願人負我,不願我負人」,自己要「施恩莫望報」,得到別人恩惠要「點滴之恩必湧泉以報」。

父親承載的傳統套話,我隨時可以寫一千幾百字,全是中國流傳已久,並非他想出來的。父親只是說得出做得到,例如不問人借錢,借錢給人又不追人還,結果要我十幾歲出來工作。做人太好,也是執迷,假如他答應照顧朋友女兒,萬一兩個只能活一個,他一定捨棄我。

撰寫悼念前輩的文章時,我只寫前輩待我如何好,沒有寫我可有回報,有些事情是不應寫的。

知遇之恩是沒有對等回報的,跟問銀行借貸可以本利歸還不同。別人在你飢餓時給你一碗白飯,待你有日豐衣足食,你在對方飲飽食醉時回贈十碗叉鵝飯,以為回報有多,事實卻不然。

古人相信「士為知己者死」,聰明的母親最怕主子待她的兒子太好,埋下要他賣命的伏線,那樣的報恩代價太高,寧願從一開始拒絕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