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感高峰期,感冒遲遲未好,有不少人自行到藥房「配藥」,或以為吃幾粒上次醫生開的抗生素就可痊愈。然而,亂食抗生素,卻有機會導致「抗藥性」的情況出現,令病菌愈來愈惡,藥物完全失去作用,而衍生「超級病菌」等惡菌出現。在下次買藥或服藥前,也許應先了解抗生素的作用,以及何謂抗藥性。

抗生素本是治病良藥,卻因人們不按常規使用,而引發「抗藥性」問題。

醫生常處方的抗生素,究竟是甚麼東西?西醫楊宗謙指出︰「它其實是從真菌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化學物,作用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至今為止,臨床使用的抗生素約有150多種,常用的包括有盤尼西林、安比西林與四環素等等。醫生在處方時,會先判斷問題是否源於細菌的感染,因抗生素無法治療病毒、原蟲等物質所引起的疾病。」

 

抗藥性令治療棘手

抗生素本是治病好藥,但因人們常不按規則使用,如在服藥數天後覺得徵狀好轉,未完成療程便自行停藥,更差的做法是:在生病時自行配藥,卻有機會因自行診斷出錯,而誤服或濫用抗生素。楊醫生指:「部分疾病如流感,根本是由病毒引起,因此不用抗生素來治療。但病人自行配藥時卻可能順手配了抗生素,有人分不清甚麼是消炎藥或抗生素,有些人又以為抗生素能治百病,因此而誤服或過量服用。久而久之,會產生抗藥性。濫用抗生素或用得不當時,無法完全消滅細菌,細菌便有機會在體內存活及喘息,更可能基因突變產生其他變種,引致抗生素無法治療這些病症,治療的過程會更加棘手。」

此外,有市民以為抗生素吃得「愈勁愈好」,其實強效抗生素可同時對付多種細菌,也代表它可令更多細菌產生抗藥性。「抗生素種類繁多,用途也廣,因此,需要對症下藥,應先讓醫生診斷感染的細菌是哪幾種,再處方合適的藥物。如果市民亂用強效抗生素,有機會令身體的益菌亦一起消滅,破壞身體內的健康與平衡,同時令免疫力變差。」

 

按醫生指示服藥

在使用抗生素時,應有正確的觀念,便可減低濫用的情況。楊醫生指:「常見的情況,如將『抗生素』當作『退燒藥』,又或不按醫師設定的療程服用,如突然停藥或在病症未除時自行配藥等,都會導致抗藥性的可能。因此,最重要的法則還是聽醫生指示服用。」

鳴謝:西醫楊宗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