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是中外電影電視的熱門情節。

區凱琳想像的,是一個沒有曆法,脫離現實的世界。

謝淑婷以日常物件為模型,如把她媽媽的衣物混合陶瓷物料,在燒製的過程中製成藝術品。

區凱琳作品
《勿使惹塵埃?》用銅片及家中附近的景色照,把觀眾帶到另一個時空去。

《不知年的風景(一)》沒有分針和秒針,景物卻變得更深刻。

《不知年的風景(三)》背景是她家花園模糊的景色,有沙池、小狗、盆栽及大樹。

謝淑婷作品
《小熊》是謝淑婷去年在法國做的作品,盛載的是其童年回憶及溫暖感。

《溫暖牌》,搖椅前後晃動,織針上下迴轉,是不少女性昔日的生活場景。

《母親的魔術台》是藝術家對母親及童年在衣物堆中生活的懷念。

跨越時間之門,能看到怎樣的奇風異景?兩位本地女藝術家區凱琳、謝淑婷在路易威登旗艦店藝術廊舉辦《時間旅人》聯展,帶觀眾走進她們幻想的「超時空之旅」—區凱琳所想像的,是一個「不知年」、脫離現實的世界,並以其繪畫、混合媒介及裝置作品呈現;而謝淑婷以一件件陶瓷及裝置作品說着的,是她的童年、媽媽、旅行……過去的種種回憶,是充滿感情之事物。

區凱琳隱士不知年

八年前,區凱琳由城市搬入新界,從高樓大廈遷至高山,漸漸有一種忘年、忘月甚至忘記時空的感覺。像古人說的:「不知今夕何夕,此地何地」;也像她提及的展覽靈感,一首詩︰「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取自太上隱者《答人》)

不知年,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就像隱居在一個沒有曆法、脫離現實之地。你能感受到四時十刻的變化,卻不知道實際的時間,即現在是幾多號?幾點?」她所畫的時鐘,遠看只見零丁的「3、6、9、12」懸浮在畫中,找不到分、秒針;近看數字會化為一組密碼,一道開啟觀者想像的鑰匙─忘了時間的鐘,看到的世界是否會不一樣?

忘記時光 感受四時

區凱琳笑說自己住的地方,是大埔的「深山」,新界的士司機經常迷路之地;也是古時的「竹林深處人家」,伴隨的只有淙淙流水。「有時,我從早到晚待在房子裏頭,看着光、色彩由暗變亮,由濃化淡……原來有這麼多變化。」忘記時日,讓她有閒情逸致,感受美好景色,如在《不知年的風景(一)》作品中,畫上了去年她在德國看過的初雪,以斑斕的白色來營造風雪欲來之感。她也細緻觀察生命循環—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落葉、冬天降雪,成為了她的創作靈感;化為格仔、碎花、紅藍黃綠的床單,與七色膠花、閃爍珠片和鮮色繩子,重新演繹成作品《四時》。

愛畫畫 凝固美好

喜歡畫畫,也源於她對時間的一種感受—想像美好事物凝固,同時進入一個忘我的境界。區凱琳在中學時期開始畫畫,直至大學一年級,畫了一幅抽象畫,便決定成為畫家。「讀大學時,有一次畫抽象畫吧,突然覺得不用看清楚自己在畫甚麼,然後很放鬆地、隨感覺而畫,漸而忘記了時間。」

區凱琳的作品多為自我對話,這次她希望用另一方式,以抽象風景,來帶觀者走進她腦內的夢幻仙境,一起忘我。走進畫廊,抬頭看見掛着一對銅片,當中映照出區凱琳家旁的竹林及河溪之景,景色看來染了一陣昏黃,有點像海市蜃樓的幻象。「這作品是《勿使惹塵埃?》,看下去像從前的某一個時空吧?」有時她會幻想,活在時鐘裏頭,看到的世界是霧色蒼蒼,數字都倒轉了,這正見於《不知年的風景(二)》 作品中,一組逆轉的「3、6、9、12」。

About區凱琳

1978年出生,擁有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及哲學碩士學位。其作品充滿隱喻及自傳色彩,創作靈感往往來自瑣碎但深刻的日常生活細節及經歷。個人展覽包括:《區凱琳:爸爸出海去》(奧沙Open,香港2013)以及 《時間釋義─區凱琳的繪畫》(不一藝術,香港2010)。區凱琳部分藝術作品現時收藏於香港藝術館。

謝淑婷想回到過去

「在巴黎生活了一個月,在陌生的國度,觸動我的,竟是放滿櫥窗的熊公仔。 」

謝淑婷(Sara),自小便很喜歡熊公仔,總是擺得滿床都是,跟它們聊天、擁抱而睡,在不快樂時攬着公仔尋找安慰……這些你我他的童年回憶,也許已被現實洗刷得一乾二淨,卻浮現在她的作品中。「這次我到巴黎創作,用了男性朋友丟棄的被單,製成一隻小熊—它的樣子像我小時候床邊的毛毛公仔,卻多了一陣陌生的『男人味』,哈哈!我還做了幾隻布偶陪伴它呢。」這些毛公仔,就靜靜地躺在行李箱,代表了她旅行的回憶,也混合了她對童年、對家庭的種種感覺。

衣車是媽媽的魔術台

毛公仔、繡花布、冷球、針線、衣車……各種跟縫製衣物有關的東西,都成了謝淑婷創作的一部分。「媽媽是個裁縫,所以我一直都跟衣車和衣物為伍。小時候媽媽工作後,把衣車翻轉,便成了我們的睡床、寫字枱、遊樂場……我也會偷偷地在衣車木枱上畫畫、刻年份或塗鴉。」

Sara的作品《母親的魔術台》,便帶領觀者回到她的童年去,細看衣車上的針線剪刀,還有一件件未車完的衫,原來是一件件「瓷化」的作品。「我自小已很喜歡衣物,小學時會做書包給自己呢。現在則會『做實驗』,把衣物、毛公仔等混合瓷漿燒製。燒製過程中,衣物的部分會被高溫燒走,剩下陶瓷也會收縮,很有趣,這就像不知怎地溜走了的時間和回憶吧。」 這些「瓷化」的衣物和公仔,看似柔軟,實則像雕塑般堅硬無比,營造了一個有趣的對比。

創作時,Sara總喜歡用日常生活的物件作模型,特別是媽媽的衣物。「數年前,媽媽患上了腦退化症,甚麼也記不起了。我開始用她的衣物創作,一來是希望她看到藝術品,能勾起回憶;二來是通過她的物件創作,我像從新認識媽媽的性格、喜好及經歷。好像她喜歡這衫的甚麼細節?為何這裏有個破洞?……」《衫 350-354號》便是她用了母親兩件衣服製成的作品,她特意地把「瓷化」的作品製成掛在衣架上的樣子,讓人聯想到日常生活。

1950年女性的懷舊

在Sara的作品中,也可見不少舊時代女性生活的時光—她布置了一張梳妝枱,枱面是舊時代女生常用的髮夾、頭飾、日記本子和小卡等,作品名為《日記》;另一端是一張搖椅,有女性常織冷衫用的毛球、還有靜置的皮包、帽子和衣物等,作品名叫《溫暖牌》。兩件作品,都是來自一個1950年代的故事:「這些家具,都來自朋友父親的家—他自1950年妻子離世後,便把房子保留原來模樣。我便從這些舊家具,想像女主人在梳妝枱、搖椅旁會做些甚麼?」謝淑婷要為觀者帶來的,是一段懷舊的旅程,想像昔日女性在家居的各種生活風景。

About謝淑婷

1974年出生擁有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她擅長以藝術方式,將集體及個人的回憶呈現。個人展覽包括:《謝淑婷瓷衣展》(方所,中國2011)、《修復記憶─謝淑婷瓷塑展》(精藝軒,香港2006)及《囍─謝淑婷近作展》(歌德學院,香港2000)。她的部分藝術作品現時收藏於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菲律賓BIEAF基金會和日本Tokoname藝術基金會。

時間旅人—區凱琳、謝淑婷藝術聯展

日期:即日至4月

時間:10:00am-10:00pm

地點:路易威登旗艦店藝術廊(尖沙咀廣東道5號)

查詢:8100 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