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傳媒看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不少日本人不明白宮崎駿動畫有甚麼好看,令我得知原來自己不寂寞。

冒着被指譁眾取寵,我不止一次說不喜歡宮崎駿由《幽靈公主》至今製作的多套動畫,主題不鮮明,說故事技巧拙劣,然而這些作品的票房非常強勁。

簡單說成宮崎駿作品有點偏差,所說的是宮崎駿擁有的Ghibli工作室所製作的動畫。《地海傳說》及《紅花坂上的海》都屬於Ghibli製作,但擔任監督的是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

宮崎駿擔任監督的《千與千尋》是我不喜歡的作品之一,大概我的觀感屬於小眾,因為這套作品在日本上映時創下逾三百億日圓的票房紀錄,入場人次逾二千三百萬。不過即使是喜歡《千》片的人,也未至於覺得這套作品比《龍貓》好上十倍吧?

偏偏《龍貓》在日本上映時錄得的票房及入場人次僅是《千》片的三十分一,這個矛盾的數字對比說明了甚麼?惟有說Ghibli長年累積的認知度形成了強烈的品牌效應,觀眾總之聽見宮崎駿這個大名就購票入場。

大膽地假設,Ghibli即使故意省成本,製作一套用草稿製作成的黑白動畫,追捧的人仍會爭相購票入場,看罷大讚是一大突破,脫離彩色,反璞歸真,環保訊息強烈云云,票房不破紀錄也不會低於《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