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港式西餐下伴隨成長,選擇餐湯對我來說從來是個難題,忌廉湯、羅宋湯我都喜愛,塗滿牛油的餐包更是欲罷不能,可是期望每每換來失望:忌廉湯總是稠如漿糊,羅宋湯總是稀過水或帶肉臊味,距離合格尚差很遠。

有一陣子家中煲起減肥菜湯來。製法簡單,只是將家中的雜菜和水投進真空煲裏,待上幾小時便可。減肥成效未能從家人身上認證,可是我還記得由煮得稀爛的番茄和西芹換來那份菜湯應有的甘甜。

後來在意大利餐廳嘗到 Minestrone,一試愛上。繽紛雜陳的時蔬,在清澈雞湯上格外鮮明;灑上帕爾馬芝士,拌勻舀一羹,彈牙意粉令味道層次更豐富,喝光一整碗,已經很飽肚。Minestrone,大家習慣叫它作意大利雜菜湯,沒有固定的食譜,但凡一切時令當造菜蔬也會被放進鍋裏,常見的有豆類、洋葱、西芹、紅蘿蔔、番茄等等。湯底可以是全素加水,以Borlotti Beans熬成的豆湯,或是雞湯等肉湯,更可按個人口味加入Pasta或米飯,總之很百搭。

翻查資料,原來Minestrone的雛形,在羅馬帝國建立以前,已是當地拉丁部落的Staple Food,經歷數千年時代變遷,才變成今天的模樣。貴為全國經典,從這碗湯,也可看出地域飲食口味上差異:在近海邊的Liguria,大家會放香草;中部人士必下豬肉或帕爾馬芝士;北部Piedmont出品,口感較濃稠,是因為加入米飯之故。或許因為味道夠親民,Minestrone早已走進外國每家每戶,逛超級市場,罐頭湯牆中必見其蹤影,連廚具品牌也推出Minestrone 專用煮鍋。最近在聽老歌,驚覺70年代Art Rock組合10cc有首《Life is a Minestrone》,歌詞中以美食比喻人生,認真需要時間嗒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