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如果《誰調換了我的父親》不是由是枝裕和來拍,很可能又是一齣大灑狗血的電影。

但是,始終是是枝裕和。沒有呼天搶地,沒有煽情造作,一切娓娓道來,比現實裏的生活更生活。我也是第一次覺得福山雅治精英味濃的俊美原來也是一種不在乎的冷峻,他不介意對妻兒付出最好的物質生活,卻吝於付出感情。

即使發現兒子跟自己沒有血緣,第一時間想到的所謂兩全之法也只是花錢把兩個孩子都要下來,不管付多少錢—所以,電影名稱才叫《誰調換了我的父親》,這是兒子角度的視角,不是父親問誰調換了我的兒子,從取名已經暗暗告訴我們,這是一齣教我們如何從孩子身上學習,重新學習如何做一個父親的電影。

如果《回到最愛的一天》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兒子的話,本片就是恰好對照,教我們如何做一個父親的電影。

血緣真是一切嗎?提供了物質生活,要他走自己的路,逼他學琴或者其他你認為對他好的事,或者你做不到的成就,那就是教育與愛了嗎?若不是忽然遇上了調換兒子這種戲劇性戲碼,你猜世上千千萬萬個福山雅治般的父親,又如何找到重新學習、疏導閉塞情感的契機呢?

世上所有自以為是、吝於向兒子付出時間與情感的父親,請入場看看這齣電影,並聽清楚裏面Lily Franky這個只守着一家雜貨店的父親反過來教訓福山的話:「也許你的工作很專業,能賺很多錢,也不是每個人能做,但在世上唯一只有你才能做的工作,其實,是父親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