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電視和電影種類,一定是查案類別。着重心理的、靈異查案的、推理的、鑑證的、高智型的、變態重犯型的……一齣又一齣。

大家都好像睇極唔厭。查案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皆因觀眾可以代入一同用腦。猜猜吧,誰是兇手。

最近一齣《罪迷宮》,一樣是查案,案件亦是常見的小女孩被擄拐,觀眾亦很心急猜想誰才是兇手。

今次,真正的特別之處是,受害者不只是那些小女孩, 小女孩的那名父親,甚至負責擄走小女孩的年輕人,都一樣是受害者。

父親愛女深切,他發狂地參與偵查,觀眾看見他有多憤怒、多委屈、多被誤解。最後,他竟然有如此叫天不應的悲慘結局,不禁為他感到心酸。原來,他才是整件事的最大受害者。

查案故事看過太多了,能入心的,其實不是案情有多天衣無縫,而是當中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罪迷宮》讓人留下印象,因為最淒涼的,並非表面上的受害人。

這齣電影原本的名字是《Prisoners》。誰是囚犯?小女孩是,那名父親是,負責作惡的那些青年人是,甚至,背後主使的,可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