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嬰兒在未夠一歲的時候,已到過戲院看戲。哈,不是在香港正常的影院,而是在美國D23 Expo放映動畫《Planes》的時候,偷雞帶同譚嬰兒入內觀看。雖然譚嬰兒進場未夠15分鐘已進入休眠狀態,但我也當他已看過戲!

如果在香港,老實說即使是看兒童適宜的動畫,我也不夠膽帶兒子入場。腦海中馬上出現尷尬場面一二三:(一)入場後兒子大哭,哭聲蓋過電影對白,全場幾百對眼不是望着大銀幕而是望着你睇戲;(二)兒子腸胃好,剛吃飽入場就開大,飄來Poo Poo之香但何處換片?(三)如果兒子已到學語的年紀,電影一開始就問:「熊貓點解識打功夫?」「點解動物會講嘢?」

台灣新北市的文化局發現新手父母有這個不能去影院的障礙,於是推行「嬰兒車電影院」,父母可以推BB車入戲院看戲,場外設有濕紙巾、換片枱、水機,甚至哺乳室,父母們看戲時可隨意走動、餵食,嬰兒當然可以隨便哭、隨便叫,隨便問問題,沒有人會介意,因為大家都有小孩,大家都明白。影院的光線也會略為調光一點,亦會排除一些多爆破或槍戰場面的影片去放映。為何文化局會「Seafood癢」搞這種活動?不就是為了要推動生育!既能方便父母,又可達到政府的目標,這不是Win Win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