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為長者服務的慈善團體有很多,提供不同形式的幫助及援助,但是在長者往生服務方面,做得最周到和完善的是榕光社。他們特別設有「夕陽送行者」義工小組,為沒有親人的獨居長者過身後辦理喪事,而且全部親力親為,不會假手於人。榕光社主席聶揚聲先生希望能夠讓長者「開心來、尊嚴活、安心去」,這也是榕光社為社會服務的理念。

聶揚聲

榕光社當初是公屋評議會屬下的一個義工小組,當時並未有此名字,在1993至1994年慈雲山大遷拆期間,幫助獨居及香港沒有子女的長者搬屋、裝修、鋪地板等,當時服務了約200位長者。及後一直也有幫助這班長者,如送飯、陪診、參加活動等。到了2000年左右,開始有長者離世。聶揚聲主席表示:「長者開始擔心,離世時身後事誰人處理?我們發覺這服務是有需求的,於是2005年左右開始為離世長者做殮葬服務,到2008年便正式開始『夕陽之友』計劃。」

「夕陽之友」計劃義助長者

「夕陽之友」計劃的特別之處在於長者會跟榕光社簽訂一份契約書,由榕光社為長者處理身後事,義工的角色就像長者的子女般,而且整個過程會有專屬的義工親自跟進,不會全權交給長生店處理。例如長者由發病開始直到臨終前,義工都會頻密地探訪;而長者過身後,不會由醫院直出火葬場,義工會去為長者辦理死亡證,再到殮房認屍,然後到殯儀館安排守夜葬禮,並到食環署申請火葬期,守夜時亦會有一班義工出席。

依照長者遺願辦理身後事

聶揚聲主席解釋:「我們會按照先人的宗教去做喪禮,如果(長者)拜神,義工便會上香、摺金銀衣紙;如果(長者)是基督教,便盡量請詩班來唱聖詩。第二朝就送上火葬場火化,其後按先人生前意願選擇海葬、玫瑰園撒灰或者申請骨灰位。我們多主張在玫瑰園撒灰,好處是毋須等位之餘,一樣有相有名有墓碑,義工可在春秋二祭時拜祭。另外,我們的服務是免費的,如果先人有親人在外地,我們也會盡力聯絡他們告知消息。」

克服恐懼 樂觀面對

為長者服務多年,面對死亡,聶揚聲主席表示見到太多不同個案,認為死亡是「冇得驚」。他說:「我第一次進入殮房時會感到害怕,因為不是我的親人。但見得多之後,就覺得這是每個人必須走的路,就算一個人十分富有,有病醫不到就是醫不到,生死有命不能強求,反而應該樂觀面對,毋須自怨自艾,好好享受剩下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如多去旅行等,這樣會較開心和開懷。」

縱使「灰」亦不放棄

聶揚聲主席不諱言,他做長者義工服務,覺得有點「灰」,原因是如果服務對象是青少年,也許有一日他會拖男帶女來跟你打招呼,但長者服務卻是「做一個走一個」。他表示:「由於我看到社會的確有這需要,而且其他團體做的不是我理想中要做的事,這反而給我推動力去做得更好,更加不會放棄。」他認為,自己將大部分公餘時間放在榕光社及另外兩間慈善團體中,為社會服務,是實踐了自己的積極人生。大家也不妨學習聶揚聲主席,幫助有需要的人,為社會帶來溫暖。

後記:施比受更有福?

在整個訪問中,聶揚聲主席着筆者一定要提的是,他認為「施比受更有福」是錯的!錯的意思是,表面上義工幫助長者,「施」的一方是義工而「受」的是長者,但他則認為長者才是「施」的一位。他解釋:「如果長者不讓我們幫的話,我們便沒有作用!所以是長者給機會讓我們幫他!我認為義工也是一份工作,只是沒有薪水,而老闆則是長者們,有一位長者我們探訪了十數次,他才肯讓我們幫他呢!我常跟義工講,一定要對長者有心,而且他是你的老闆,這樣子才可幫得開心,並體貼到長者的需要!」

永念此生:春秋二祭

今天是「重陽」,相信不少家庭都會相約親友一起前往拜祭先人,亦有部分家庭因為想避開掃墓人潮及封路措施,或因遷就工作時間而選擇提早或延後日子拜祭。猶記得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古時人們為避病瘟而在9月9日登高;但時至今日,摒除迷信,大家對「重陽」及一些重要的拜祭節日看法都有很大改變。

中國人以孝為先,自古便有春秋二祭的習俗禮拜先人,慎終追遠。而傳統形式上,亦普遍因為講究禮節和體面,衍生出既定程序及習慣準備大量牲品祭品。

例如「清明」是於年初表達孝意的日子,子孫掃墓會為先人清掃墓碑、除雜草,換上朝氣的鮮花等,再燒香燭置祭品拜祭,離開時再放鞭炮送別。時至今日,由於香港法例禁止放鞭炮,而且大部分先人都被安放在骨灰龕內,後人拜祭時只需抹淨碑面,再燒香及冥鏹即可,相比古時習俗的確簡潔多了。

但有一點孝子賢孫還是要注意的,習俗上有謂「新山不過社」,意思是如果先人離世不足一年,後人應在「春社」之前拜祭先人,亦即所謂的「拜新山」。「春社」的日子每年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查看通勝。

至於「重陽」,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習俗自然是登高及敬老。因為農曆9月秋高氣爽,不少人會在這一天進行祭祀,順道遠足郊遊。只是古人詩中那種喝菊花酒、插茱萸的情懷,現今就難再出現了。

畢竟傳統習俗只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是心意。不同背景、宗教習俗的家庭都會有不一樣的做法以表達孝念。而隨着經濟發展,港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會追求更簡便而不失體面的方法。有機構或宗教團體便會替後人於如春秋二祭、盂蘭節等節日,一同進行儀式祭拜。亦有龕場會定期提醒後人拜祭的節日及先人的忌日將近,以免後人錯過日子;甚至會代為準備祭品等,予以方便。

其實只要大家有心,清香一炷同樣能表達心意。

永念庭推廣經理

無立遺囑 依法分配

上一期講及遺囑的作用以及執行遺囑的程序,今次則講解在沒有立遺囑的情況之下,先人的財產會如何分配。根據香港法例第73章《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先人的遺產將會因應是否有配偶、子女、父母等親屬而作出分配。

首先,如果先人遺下丈夫或妻子,而沒有子女、父母、全血親兄弟姊妹或其後嗣,尚存的丈夫或妻子將會接收所有遺產。若果先人留有丈夫或妻子,以及後嗣,則無論先人之父母、全血親兄弟姊妹及其後嗣是否尚存,遺產只會分配給先人的配偶和後嗣,配偶先會取得非土地實產,即家具、衣服、裝飾品、個人物品、汽車及家畜等;然後遺產在扣除不同費用後,須撥出50萬元及其利息記在尚存配偶名下。當先人遺下配偶但沒有後嗣,而又有父母、全血親兄弟姊妹或其後嗣,配偶先會取得非土地實產,然後遺產在扣除不同費用後須撥出100萬元及其利息記在配偶名下,之後將剩餘遺產分一半給配偶,另一半則給父母;如果沒有遺下父母,則給予全血親兄弟姊妹。假如先人遺下後嗣,但沒有配偶,後嗣將取得遺產。如果先人沒遺下配偶和後嗣,但遺下父母二人,父母將平分遺產;如只留下父或母,則父或母將取得所有遺產。

假若先人沒有遺下配偶、後嗣和父母,遺產則會按照次序交給親屬。先會交給先人的全血親兄弟姊妹;如沒有的話,便交給先人的半血親兄弟姊妹;都沒有的話,將交給先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沒有的話,則交給先人的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及姨母,即先人父或母的全血親兄弟姊妹。上述親屬都沒有的話,便交給先人的伯父、叔父、舅父、姑母及姨母,而屬先人父或母的半血親兄弟姊妹。

萬一先人並沒有遺下以上所有有關係的人士,其遺產即成無主財物,全歸政府所有了,而政府可以將當中所有或部分遺產,撥款予先人的受養人(無論是否親屬關係),以及合理地預期先人會供養的其他人士。

麥家榮律師行謝嘉樂律師、謝鴻基法律學士

棺木製作大有學問

傳統上,人死後都會「入土為安」,當中所指的是土葬亦是從前的殮葬主流。由於香港土地面積所限,近年大部分人已經轉用火葬,這由現時土葬實木棺木和火葬棺木的銷售比例大約為1:9中可以看到。

土葬棺木不是簡單的木製品,當中存在不少學問。由於棺木是用以保護遺體待其化骨,時間上以「年」計算,所以棺木質素很重要。選料上需要以實木為材料,結構上能夠承受泥土的壓力,而棺木的外形設計亦有助瀉走表面水分,保持棺內乾爽。

土葬用的中式棺木,最矜貴的四種木材分別為楠木、栢香、松木及沙板四種,當中松木已經絕迹。因為每副矜貴的實木棺木都是以一條原木製作,所以要很粗的樹幹,分分鐘要用上千年樹木才夠用。不同木材的顏色、木紋、木質各有不同,而上乘的木料更有馥郁的木香及木油,可趕走泥土中的蛇蟲鼠蟻及避免水分侵入木面,保護棺木,同時可令遺體化骨的過程更好。加上製作中式棺木的師傅愈來愈少,一副靚的中式棺木自然價值不菲。

由於靚木難求,不少人會提早買棺木。老一輩中國人普遍認為,當病入膏肓時想改善健康狀況或轉運時,「上壽」——提早為自己準備棺木能有着續命或令人化險為夷的作用。中式棺木看似款式單一,其實當中有不少細節,例如分為蓮花、八底、行台和山東庄四款,前兩者較為普遍,而行台和山東庄則主要為上海人和山東人選用。採用靚木製的棺木,還會在底部加入碗口作象徵!西式棺木花款更多,包括方形的美式、外國吸血殭屍六邊形款的「欖形(歐式)」等,而且可加入不同變化,如雙蓋款、加入宗教元素如十字架、亞洲人士多會加入的玻璃鏡架、甚至棺木外層及內裱都選用先人喜愛的顏色。為了香港市場,我們亦有中西合璧的款式,在西式棺木中加入仙鶴等圖案,令老一輩較易接受。

火葬方面,由於棺木使用時間不長,亦需配合火化爐的重量、尺寸和用料限制,所以大多選擇較普通的木材或環保物料製成,棺木上的裝飾亦不可用金屬或膠料製成。而火葬最好不要用實木棺木,一來燃燒時間太長,所產生的煙和灰會影響環境;二來由於要配合火化爐的尺寸,若真的要選擇實木棺木進行火化,則必須留意體積,如選擇中式的只可採用細小尺寸。

近年出現的環保棺木,外表上與一般棺木相若,但卻以蜂窩紙板製造,優點是連同先人遺體可以在一個小時內火化完成,大大減低了對空氣的污染。不過由於其包裝和生產過程都不能用機器切割,很多工序仍然要經人手處理;加上產品每年都要進行防水防潮測試以符合食環署標準,成本不菲,所以價錢方面絕不比普通木棺木便宜。

聯興棺木公司陳懿德

網址:www.banyanservi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