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菜公子」,跟同組一位女同事出席飯局時總能橫掃千軍,皆因二人飲食喜好完全180度相反,東坡肉歸她,我把菜葉往嘴裏塞,互相處理對方不愛吃的,為解決剩食問題略盡綿力。聽到我這篇Foodies' Note打算寫凱撒沙律,她拋下一句:「都淡茂茂o架!」便絕塵而去。

凱撒沙律

我想,羅馬生菜本身或許清淡,但在濃稠Caesar Dressing的加持下,總跟索然無味有段距離吧。這個夏天胃口不佳,有時晚飯到超市買包即食凱撒沙律回家便了事,那包沙律汁,落一半已讓沙律鹹得受不了,令本人心生疑問,傳統的凱撒沙律,也是如此這般嗎?尋找答案的過程,有點出人意表:一直以為沙律以凱撒大帝命名,原來是個美麗的誤會,那個Caesar,是指Caesar Cardini,一位在美國墨西哥邊界開意大利餐館的老闆。有說在1924年的美國國慶日,店子的食物幾乎賣清光,他便以僅有食材,在客人面前炮製沙律,大受歡迎後便成經典。

平時我們多用現成沙律醬,最傳統的製法,卻是把羅馬生菜葉置於盤裏,把橄欖油、蒜蓉、檸檬汁、黑椒、喼汁、生蛋黃等即席撈呀撈,頓成至Fresh沙律。那份鹹香,來自鯷魚碎或鯷魚醬,在Caesar的食譜並不存在,但添了卻如神來之筆。沙律面世之後,各路大廚總愛把心水投進去,甚麼煙肉碎、烤雞、三文魚、Parma Ham……好讓食肉獸不能回絕。不過可多不可少的,是片片Grated Parmesan Cheese和脆炸麵包小方Crouton,讓凱撒口感爽中帶脆,在沙律同儕中更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