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古早味的一套日本電影,用十多年編一本辭典,如今的確是不合時宜了,有了Google與維基,今時今日,誰還需要辭典呢?誰人家裏還有辭典呢?你在手機裏裝辭典App也被嫌阻碇了,還買辭典?

這是一個連潮語辭典一年一本你也嫌上一本太Out的即食年代,所以編辭典,本身就已經註定是一種過時的浪漫。然而偏偏就是不合時宜,才教我們感到如此不可多得,難得地感動。所有的關係與事情都幾乎是一輩子半輩子的事,電影裏隱藏在文字與詞條裏抑壓的情感,當中不可言傳的心志,到最後,還是得通過語言,化為文字,讓它賦然成型,被記住,被存留。

大概所有編輯與愛文字的稀有動物,看到這齣《字裡人間》是會有種吾道不孤之感,無怪乎上映戲院這麼少,卻還是場場爆滿,有那麼多文青追捧熱議。大概是他們也在電影裏多少找到熟悉親切的身影吧。今時今日,誰還會如此認真地看待一本書,又有誰還會如此執着認真,像西西弗斯把石頭推上山那樣每天重複煩瑣浩浩蕩蕩的編輯辭典工作,把一輩子的生命全部熱情奉獻?傻的嗎?網絡多得嚇死人的錯別字與諧音字,寫出來還被覺得夠潮夠型呢……

只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本《編舟記》這個名字,只因更合意象。編輯出版《大渡海》辭典而獻上畢生心力的這群人,在茫茫文字大海之中,單憑一己決心,矢志要編出一葉輕舟,讓人們互通有無,讓遙相對望的兩岸終能溝通,多麼美麗動人,相比之下,《字裡人間》就顯得狹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