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義工的過程中,使Ben知道聆聽是對患者的最好幫助。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以致情緒病患者愈來愈多,然而不少人會為其加上負面標籤,導致患者羞於告知他人及不敢求醫。對此,曾因好朋友患上抑鬱症而對情緒病有所了解的黃智賢(Ben)認為,患者只是情緒生病了,大家不應心存歧視,反之應多作鼓勵、支持,這才能協助他們走出陰霾。

在當義工的過程中,使Ben知道聆聽是對患者的最好幫助。

抱持感恩心態的Ben,令他常常活在快樂之中,更學懂珍惜現有的事物。

Ben修讀有關情緒控制課程後,對情緒病症有深入的認識。

形象健康、思想正面的Ben,一直對情緒病缺乏認識,直至十多年前,身邊一個好朋友患了抑鬱症,他才對此了解深一點,他說:「那刻覺得好驚訝,因朋友天性樂觀,經常笑容滿面,看似沒有煩惱般,難以想像他會與抑鬱症掛鈎。嚴重時他把自己孤立、不肯見人,曾試過想到超級市場購物,但因為怕被人注目,於是連東西也沒有買便跑了回家。後來才知患病源於他從外國進修回港後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加上親人離世,令他後悔作了出外讀書的決定,認為自己浪費時間、金錢,以及喪失了與親人共聚的時光,令他情緒陷入困局,結果需在多位親友的支持及藥物的幫助下,並用上逾1年時間才痊愈。」

Ben續指,身為演員,一向都是自己去控制情緒,那刻發現原來有人反過來會被情緒控制,感到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於是他報讀了有關情緒控制課程,藉以深入了解情緒病症。

轉變心態獲得快樂

在課程中,Ben了解到情緒病其實是一個統稱,在社會上非常普遍,較常見的是焦慮症、抑鬱症及躁鬱症,出現病症主要受患者性格及環境因素影響,如性格悲觀、容易有負面情緒人士,會比性格樂觀、處理危機能力強的人士較易患上情緒病,加上身邊環境出現問題,如工作不順利、與家人關係轉差、與情侶感情破裂等,因而出現情緒困擾。

Ben慶幸自己有信仰支持,所以當他遇到挫折時,不會抱放棄態度、將自己失去的事物無限放大,相反會學懂感恩、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因他相信快樂是一種選擇,既然改變不到環境,便惟有轉變心態,嘗試接受現實,這樣便易於獲得快樂。

細心聆聽助洩不快

約3年前,Ben當上電話輔導熱線義工,接觸到不少情緒病患者個案,發覺他們主要是因面對不同的失去,如失業、失戀、親人離世等,令他們質疑是自己能力不足、做得不好等,隨之而墮入情緒谷底。在聆聽過程中,Ben知道患者大多害怕與家人朋友傾訴,因身邊人在不知不覺中為他們帶來了壓力,有個個案是患者曾向家人訴說找不到適合工作所以賦閒在家,但家人卻認定他是懶惰,不想再聆聽其訴求,卻不諒解他學歷高、要做一份程度較低的工作所面對的壓力,因此患者惟有把想法困在心中。「由此可知患者其實好需要家人的包容和支持,所以家人即使不認同患者的行為,但都要以同理心去諒解其心理狀況,許多時患者不是介意身邊人的說話是否動聽,反而聆聽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平台,令他們有一個傾訴、發洩的空間。」Ben解釋。

建立正面思考模式

Ben建議作為患者的家人朋友,應對他們多作出關心、支持、聆聽和鼓勵,這對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更應抽多點時間陪伴患者,如郊遊、用膳、參加不同的活動,提升他們的正能量。Ben稱:「身邊人要有心理準備,患者就如一個漏氣的氣球,你要不斷給予支持、鼓勵,需要長時間作戰,為患者付出無限耐性,然而只要集合家人朋友、患者自己及藥物這三方面配合,是可以康復的。」Ben更提醒生活在大都市的群眾應學習自我放鬆、保持適當運動,有助紓緩緊張的情緒,多參與興趣小組,既可學習如何減壓,又可認識新朋友,多與別人分享內心感受,閒時多閱讀一些勵志的書籍,從而建立正面樂觀的思考模式。

醫生意見:訓練處理問題能力

情緒病在香港很普遍,根據近年的資料顯示,香港每5個人中便有1個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病,抑鬱症、焦慮症及躁鬱症是常見的情緒病,當中尤以抑鬱症最為普遍,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全球抑鬱症數字不斷攀升,估計至2020年時會發展成全球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表示:「情緒病是所有與情緒問題有關疾病的統稱,許多人都對情緒病存有不少誤解,誤以為患者等同瘋子,以致不肯向專業人士求助,因而延誤病情。情緒病的成因大致可以分為個人和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包括性格和遺傳等,而家庭背景和壓力等則屬於環境因素。不同類型的情緒病其徵狀會有異同,以抑鬱症為例,患者會出現心理、生理、行為和思想的轉變,如情緒低落、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興趣、變得孤立自己,漸漸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更甚者出現自責、消極態度,繼而有自毀傾向。」

要預防患有情緒病,在面對壓力時,應懂得適當地與家人朋友作溝通和宣洩,藉以訓練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建立良好及平衡的生活模式,例如尋找有益身心的娛樂或嗜好等。至於作為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宜着他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並抱持同理心多了解患者,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難處,及給予適當的支持,同時鼓勵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接觸。陳醫生提醒大家面對情緒病患者時,切忌批判他們,因這會令患者產生自責的情緒,反之應抱包容、開放的態度來聆聽他們的心聲。

鳴謝: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