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恐懼症的患者會迴避不能隨時離開的地方,如人多擠迫的廣場。

本地人多車多,無論是返工、放工逼巴士,或是假日休閒到商場購物甚至郊外遊玩,處處都是擁擠人潮……大部分人都對此感到厭惡,但一時三刻便會忘掉或適應這些感覺;但有些人卻出現各式恐慌徵狀,如氣促、心跳加速、害怕死亡、窒息感、手震、胸口翳悶等等,便有可能是患上廣場恐懼症的警號,不容忽視。

廣場恐懼症的患者會迴避不能隨時離開的地方,如人多擠迫的廣場。

恐懼廣大空間

廣場恐懼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據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指出,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是1:2,發病年齡主要為20至35歲。患者非常害怕到公共空間,特別是空間廣闊的地方,如偌大而出口不明的廣場、人多的街道等等,會讓他們感到無法離開該處,遂出現各種恐慌症的徵狀。

自困家中逃避

陳醫生進一步解釋有關徵兆︰「如患者到一處人多的商場購物逛街,在人群中忽然感到強烈的恐慌,當中至少包括下列四種病徵,如流汗、抖顫、心跳加速、忽冷忽熱、思緒混亂、感覺虛幻而不真實、手腳麻痹、感覺窒息且呼吸困難、頭暈眼花或暈眩、胸口翳悶或作痛、作悶作嘔或胃部不適、怕自己會忽然死去、失去控制能力及理智等等。患者會在數分鐘內感受到這些病徵,且恐懼情況於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如獨自離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再次去商場等公眾地方之時,出現同樣恐慌徵狀。久而久之,患者會避免停留在一個可能無法即時離開的地方,進而逃避外出,把自己困在家中,而無法進行日常社交及工作。」

適當心理輔導

長期足不出戶,患者多失去了工作、社交生活、嗜好娛樂等,但同時需要人幫助他們處理日常生活的細節,如無法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無法繳交電話費或看醫生等。因此,患者最好還是積極接受治療,打破在恐慌中的惡性循環。

陳醫生指出︰「醫生會處方血清素及鎮靜劑等以減輕焦慮及恐慌徵狀,再從臨床診斷患者的情況,患者要詳細說出引起焦慮的情景,並列出在哪些地方情況較嚴重、病徵如何等等。而有些患者會同時有驚恐症及其他情緒問題,如因無法出外及建立正常生活而抑鬱,因無法如常工作而自責等等。在了解情況後,會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了解他們的恐懼所在及可與之共存,來幫助他們重建正常生活。」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