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愈來愈多人成為「低頭族」,過度沉迷科技的結果,是衍生更多問題,除了肌肉勞損外,不少人更有成癮障礙,隨時隨地都要上網,否則「周身唔安樂」,猶如吸毒、賭博般不能自拔。即使小小一部手機,也對生理及心理產生長遠的影響,I世代一族實在不能輕視。

醫生:用手機致上癮

毒品、賭博,很多人都知道會令人上癮,而自從互聯網和電腦普及後,上網也變成一種可令人上癮的活動。隨着時代進步,一部智能手機幾乎能取代電腦的大部分功能,而且使用方便,去到邊玩到邊,隨時都可上網、打機,因此對於機不離手的「I世代」來說,「手機成癮」也成為一種潛藏危機。

究竟是否真的有一種病叫做「手機成癮」呢?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葆雯表示:「其實目前未有學術性的定義,不過這可以理解成與『上網成癮』相類似,屬於一種『成癮障礙』。」 這類成癮患者,一般會大部分時間不停使用手機,不能使用時會感到不安,並且想盡快重新使用。「要留意的是,長時間使用手機,不一定就會成癮。成癮患者使用手機的程度,一般會使他放棄正常社交,嚴重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

背後成因複雜

手機結合互聯網,無疑能提供極大的便利和娛樂,使人容易沉迷其中。不過陳醫生表示,上癮現象的成因有時可以很複雜,可能因焦慮症或過度活躍症(ADHD)引致,未必是單純的成癮障礙。陳醫生指出:「可能因工作需要長時間與客戶或同事保持聯絡,手機的便利使他變得無時無刻需作即時回覆。這樣長期維持緊張狀態,人便較容易出現焦慮問題,害怕Miss Call或短訊,間接形成手機成癮的現象。」此外,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患者,他們往往不能停下來,需不斷進行一些活動。「這類情況也會驅使患者不斷使用手機,讓他維持『有嘢做』的狀態,這樣久而久之就更容易導致手機成癮。」手機成癮問題,除了令患者出現不安外,嚴重時還有可能引發一些生理反應,如心跳加速、手震等。

限制使用時間

可能有人對於這種手機成癮,會與強迫症視作相類似,不過陳醫生解釋:「兩者不同的是,強迫症患者其實不想進行該類活動,如覺得雙手污穢要不停洗手,患者只單純想盡快將污穢洗掉,對於不能自制地重複進行,他們會自覺痛苦。但成癮症患者就相反,他們一般會很享受進行該類活動。」而說到治療方面,陳醫生指出一般會先找出讓患者成癮的誘因,如焦慮症或ADHD問題,可以透過服藥得到紓緩。

單純的成癮問題,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一般會建議患者增加進行其他活動來分散注意力。如因工作需要不能不用手機,或可設立一些限制使用時間,或下班後將手機關掉,多與家人、朋友直接交談,這都能有助紓緩問題。

精神科專科醫生 陳葆雯

物理治療師:引致肌肉勞損

使用手機除了引致成癮症這類心理問題外,長時間使用,其實還會直接令身體出現問題。註冊物理治療師虞佩華(Rachel)表示:「現在愈來愈多『低頭族』,他們一般都會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這很容易引致頸、上背、肩膀出現肌肉勞損。」 Rachel 指出,低頭會使頸肌肉拉直,長時間維持拉緊,容易使軟組織勞損,有機會引致頸椎關節炎。而頸和上背肌肉勞損,還有機會引致患者出現手部麻痹、頭痛、耳鳴等徵狀。「最好就是定期作一些抬頭、側頭等頸部伸展動作,以減輕肌肉的負擔。如已出現肌肉勞損的徵狀,最好是找治療師作針對性放鬆肌肉治療。」Rachel指出關節和肌肉勞損初期,在坊間找人按摩或者可作紓緩,但問題一般很快會重新出現。

針對性治療

接受物理治療,透過機器放鬆勞損的肌肉,有助患者消炎止痛。而Rachel還指出:「接受治療期間,患者可以繼續進行帶氧運動,一般都不會使問題惡化,但要留意同樣不會改善勞損情況,這只能作自身保健作用。此外,如患者有做Gym的習慣就要加倍小心,部分操練器械有機會使你傷上加傷,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士作出指導才繼續使用。」此外,睡眠不足原來也會增加痛覺,使患者以為自己情況惡化,而一般頸痛就會使患者難以安睡,引致睡眠不足,患者要小心注意。對於長時間需要使用手機人士,Rachel建議,最少每2至3小時就停一停,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每次做3至5下,每下維持10秒。

註冊物理治療師 虞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