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釋迦牟尼雕像,感覺安詳。

正職是朝九晚五的尖咀白領,專長於假期、周末偷走出辦公室,打開穿梭時空、深度旅遊、持續扶貧、文字創作的隨意門。曾出版《足足五千年》, 連續13日位居電子書榜冠軍,為「小母牛」籌得50萬元善款,並推出暢銷書《十天敢動假期系列》:《墨西哥、古巴》、《秘魯》及《巴西》。

仰望釋迦牟尼雕像,感覺安詳。

不懂英語的途人,對我相當友善。

中心方柱式的石窟設計,普遍見於敦煌。

我跟來自各地的僧侶在千年石窟中打坐。

石窟內掏空留下的柱子。

阿旖陀是一個馬蹄形的山,中間為深谷溪流。

漂亮如印度王宮的Taj Mahal酒店。

「古代印度有一個王子,一天偷偷走出王宮,去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遇見了人間的生老病死,於是決定出家修行…… 」外婆坐在床邊跟6歲的我講故事。「你上個月就講過這個故事了!」我抗議,外婆想想,答道:「那《西遊記》好不好?」我拍手叫好。「唐僧走啊走,出了長城 ,走過敦煌石窟,到了遙遠的天竺國,那裏有座仙山,在半空中雕了滿山宏偉佛像和高僧修行的石窟……」「先生,喝茶還是咖啡?」一把輕柔的女聲把我喚醒,我抹掉眼角的淚看着這位印度空姐,望向機窗外,雲霧下就是夢想了30年的仙山—阿旖陀 (Ajanta Caves)。

千年石窟

這個2,000多年歷史的石窟,位於印度中部,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公元前二世紀,佛祖涅槃了300年,印度正值孔雀王朝,強大如秦始皇的阿育王皈依了佛門,佛教盛行,僧侶開始在阿旖陀的山上大量開鑿石窟修行。過了500年,到了中國的西漢時代,於絲綢之路上來往的僧侶樂僔法師,將阿旖陀的洞窟修行方式帶到河西走廊,公元366年在鳴沙山的崖壁上開鑿了類似的洞窟,是為莫高窟第一個洞窟,是供一個人修行的僧窟。不過佛教來到中國,遠比在印度幸運,敦煌在公元366年至元代,千年之間香火不斷,共建成700多個石窟。隨着印度被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印度的佛教石窟埋葬在歷史風沙中,沉寂千年。有關阿旖陀唯一的記載,就是來自遙遠中土的唐三藏。

由香港飛孟買,再轉機到南印中部城市Aurangabad(奧蘭加巴德),我訂了一間漂亮如印度王宮的Taj Mahal酒店,住了一個晚上就恢愎了精神。Taj這個印度土炮酒店品牌,愛以印度王宮翻新,比外資品牌更為奢華、更風味十足。由Aurangabad去阿旖陀石窟有104公里,一早坐上一輛新淨的印度國產Tata私家車,2小時後便到達阿旖陀,門票有兩個價格,外國遊客收Rs250(約HK$32),當地人則收Rs10(約HK$1.3)。

空中天堂

阿旖陀是一個馬蹄形的山,中間為深谷溪流,名為瓦格河(Waghur),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80年阿育王時代開始,虔誠的佛教徒用了500年時間,在兩邊陡峭的山上、80米高的崖壁鑿出了小路,開山劈石綿延550米,鑿出了34個石窟。這些巧奪天工的石窟孤懸山崖,遠離煩囂,正是每年雨季時供僧人靜修之地;雨季時峽谷的小溪匯成河流,風景相當優美。1號洞的洞口約3米高,門口保留了部分岩石雕成的4根大石柱,內裏模仿房屋的結構,用人手挖掘出一個個室內空間,中間留下12根木柱子形成的方陣支撐室內,用數年時間打磨成平滑的牆壁和天花,這就是近千平方米的前堂大殿,可以想像當年工程的浩大。左右兩邊挖掘出一個個修行石室,約幾十平方呎供僧侶打坐;大殿後過了門檻,掏空成為另一個佛殿,打磨出供桌和佛祖像,正中的釋迦牟尼雕像正面是沉思、左面是微笑、後面是凝視,腳下跪着一對小鹿,代表法輪初轉的鹿野苑,兩旁石頭雕成觀音大士及蓮花佛, 拱門和石柱雕刻了飛天仙女,那時候,釋迦牟尼才涅槃了300年,這個雕像一定比較接近佛祖原本的樣貌吧;經過了2,200年,雕刻仍然細緻清晰。

www.akiotou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