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聲幫成立籃球隊VR1,四處與各大院校和籃球隊伍較量。

籃球是不少男生的最愛玩意,當中的急速變奏、技術策略,叫他們對手中籃球愛不釋手。近日,巨聲幫的胡鴻鈞(Hubert)、馮允謙(Jay)、吳業坤(James)、李礎業(Keni)及鄧佑剛(Micky)連同朋友們組成籃球隊VR1,四出與院校和隊伍切磋較量。他們各自享受打波帶來的不同樂趣,卻不約而同表示需注意安全,一旦受傷就後患無窮。

巨聲幫成立籃球隊VR1,四處與各大院校和籃球隊伍較量。

Hubert親身示範控球,姿勢和實際兼備。

VR1比賽時戰意強勁,其他隊員會在場邊打氣。

Jay以打籃球減壓,平衡忙碌生活。

Keni(右)和Micky表示身邊不少朋友也曾因打籃球而「斷手斷腳」,因此分外注意裝備。

培養合作精神

籃球隊VR1的成立令一眾大男孩十分興奮,訪問當天見他們打成一片,老友鬼鬼;比賽時更互相為隊友打氣,士氣高昂。問到打籃球的好玩之處,隊長胡鴻鈞(Hubert)表示是建立Team Spirit,他說:「籃球是Team Work,很講求大家的合作,因此需要建立默契和不斷溝通,當中的互動很有趣。另外籃球很講求隨機應變,各人會隨着球的去向走動,需要很強的觀察力,亦需要策略,隊員們通力合作,互相幫助同時互補不足,很有滿足感。」回想起昔日的打波片段,Hubert表示自己十分「錫身」,暫時也沒有試過有嚴重損傷,而在打波前定會做熱身運動,減少受傷的機會。「從前弄傷一點點手腳也不會看醫生,現在會好好休養,讓傷患處盡快復原。」

注重裝備安全

很多籃球小子年紀輕輕,「球齡」卻很深,吳業坤(James)表示自己於初中時已接觸籃球,但笑言那時的目的並非只為好玩:「一班人一起打籃球、商討策略固然好玩,但當時的目標是減肥!發育時期有點胖,故希望藉打籃球減磅,效果也不錯,我一直有打籃球,現時也Keep到身形,哈哈。」

而另外兩位成員李礎業(Keni)及鄧佑剛(Micky)表示,過往眼見不少朋友曾不幸受傷,因此打波時分外注意裝備,Micky說:「最常見的是拗柴,很多時是在跳起後着地時不慎弄傷,更有朋友試過斷手腳,需裝上鋼片。因此自己每次也會穿着專用籃球鞋上場,並戴上護踭,保護腳部。籃球鞋最重要是不刮腳和穿起時覺得舒適,能活動自如。」另外,打波時難免會有推撞,幾秒之間數個人混在一團,容易受傷,他們提醒:「惟有在貼近對手時自己多加留意,尤其要記得保護頭部,有需要時即時用手擋開。」

平衡身心助減壓

對在外國長大的馮允謙(Jay)來說,打籃球是他平衡身心的方法,他表示:「在外國的時候本來玩冰上曲棍球的,但接觸籃球後便火速愛上,更成為校隊,差不多每天也會練習。回來香港後曾暫停打籃球,然而日常的生活很忙碌,遂希望做多些運動,平衡生活,很喜歡流汗的感覺。現時一有空便會和大家練習,能減壓的同時,更發現對唱歌、運氣有幫助。」

專家之言:正視「篤魚蛋」

籃球屬於撞擊性運動,運動員之間有不少身體接觸,容易受傷,而大幅度、急速的身體動作亦有機會令肌肉受損。物理治療師魏志榮表示:「因打籃球而造成的損傷大致可分為勞損性和創傷性兩種,髕骨肌腱炎、跟腱肌腱炎是常見的勞損性痛症,因不停跳躍而引起,另投籃亦有可能引起肩部和二頭肌的勞損。而創傷性痛症包括半月板撕裂、前十字韌帶撕裂等,最常見的是因失平衡而引致拗柴。」

另外,不少籃球健將也曾「篤魚蛋」,即接波時因衝力太大,手指關節及筋腱受傷,即時又痛又腫,更不能伸直,嚴重者更會引發錘狀指。魏志榮表示,不少患者都忍痛繼續打波或一直拖延求醫,但這絕非一個好的做法:「受傷的位置因筋腱撕裂而令該節手指難以復原及伸直,嚴重的更會連附近的一節小骨也被扯脫。而關節如不及早復位,會因長期屈曲而被磨損,帶來後遺症。」

保護裝備不可少

要減少受傷,良好的訓練對運動員十分重要,敏捷訓練、協調性訓練、本體感覺訓練能讓運動員提升技術之餘,亦能讓他們更正確的運用每個部位。另外,進行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改善肌肉勞損,並能及時處理傷患,以免惡化。另外,戴上保護配備可有效減低受傷機會,魏志榮解釋:「戴上護膝、護踝等能刺激皮膚,令肌肉的反應更快,在快要受傷時能及時作出相應調節。而曾受傷的部位容易重複弄傷,運動時應以繃帶包紮着作保護。」另外,打籃球前後分別做熱身和鎮靜運動十分重要,魏志榮補充:「最理想是做30至45分鐘的熱身運動,除了一些基本的拉筋運動,亦宜做一點帶氧運動如跑圈、跳動,以準備身體進入激烈活動的狀態,之後再做一些傳球、扭動的動作。運動後,亦應進行約20分鐘的緩和運動,不需太快、太激烈,讓呼吸和心跳慢慢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