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日本友人問我香港人的反日情緒是否強烈,依觀察所見,年長一輩對日本人的厭惡感較強,但愈年輕的人,反日情緒愈薄弱。

年長一輩即使未曾親身吃過香港淪陷時期的苦頭,也聽過上一代形容日軍的惡行。年長一輩在戰後的艱辛日子成長,絕少有機會踏足日本,接觸不到步入和平時代後的日本人;一說到日本人,馬上聯想到南京大屠殺這些歷史,留下的全是負面印象。

即使到了我成長的時代,學校仍會播放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還記得在西史課堂討論美國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這課題時,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對於廣島及長崎遭受原爆的無辜平民沒有太大的憐憫之心。直至我在日本生活,對日本人的印象改觀,變成只會憎恨發起戰爭的始作俑者,對於無辜被波及的平民予以同情。

90後這一代,不少人獲得父母支付旅費往日本旅遊,遊日對經濟豐裕的家庭來說簡直是「日常茶飯事」(日語)。在當地消費享受到香港比不上的服務態度和笑容,接觸到的日本人盡是正面形象。

上網既可看到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亦能透過短片看到日本年輕男女身穿浴衣(夏季和服)觀賞煙花的場面,現今一輩對日本人的認識較昔日立體得多,故此90後普遍的反日情緒像3萬呎高空的空氣那麼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