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邀請,包括招待看電影首映場等等,但我向來選擇性地出席。

除了看電影,還會獲邀去料理店試菜及出席宣傳活動等,商業機構或其委託的公關公司招待專欄作者及傳媒,無非渴望出席者之後可執筆美言幾句,其實只要撰文者如實地我手寫我心,我覺得並無問題。

然而,我從未接受過招待看日本電影首映,因日本電影的水準遠不及荷里活製作,悶片與好片是7:3之比。獲人家招待看電影,看罷撰文狠批至體無完膚,情理上說不過去,我就是有這樣的「潔癖」。若透過影碟或搭飛機時看到的日本電影,批評得再辛辣也可。

近期一口氣出席了一風堂、Francfranc、無印良品等日本品牌的活動,人家一旦邀請,我很樂意出席,這些本是我喜歡的品牌;對於未能確定好壞的日本品牌,我採取保留態度。例如有些已登陸香港的日本幼兒教育機構在當地既有正面回響,亦有負面評價,為了慎重起見,我婉拒邀請亦不曾提及片言隻語。

日本某新興宗教創辦人來港「傳道」是我至今出席過最敏感的活動。在日本時已經對這個宗教充滿好奇,但我絕非想加入成為教徒,而是看見她的建築物建得極豪華,很想知道她用甚麼方法吸納信徒壯大財源。

據說該宗教的創辦人每年收入約8億日圓,若當成一盤生意,利潤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