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次做講座,或者每遇到一個陌生人,都會被問及這個問題:你的靈感從何來?我已經答厭了。不如這次就告訴你們大師季羨林先生怎麼看吧:「千萬不要勉強寫東西。不要無病呻吟。即使是有病呻吟,也不要一有病就呻吟,呻吟也要有技巧。如果放開嗓子粗聲嚎叫,那就毫無作用。還要細緻地觀察,深切地體會,反反覆覆,簡練揣摩。要細緻觀察一切人,觀察一切事物,深入體會一切」─你問我靈感何來,季羨林先生已經清楚告訴我們,只要細緻觀察人,觀察一切事物,深入體會世上萬事萬感,我們就自然有靈感,而且不會流於無病呻吟。

那有了靈感,又該如何下筆呢?他又說,「你必須把這些常見的、習以為常的、平凡的現象,涵潤在心中,融會貫通。彷彿一個釀蜜的蜜蜂,醞釀再醞釀,直到醞釀成熟,使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幅『成竹』,然後動筆,這樣寫成的文章,怎麼能不感動人呢?」

為甚麼有些出色作家能夠成為大師,就是因為年月讓他們出色成功的地方更加突出,經歷時間考驗,更顯他們的珍貴與超越。有些大師會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但像季羨林這些真正的大師,卻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以清通淺白的文字,讓人一目了然,哪怕是百年後語境文化皆有差異的人……

所以你再問我靈感從何來,我就會告訴你季羨林先生如何說;而如果你問我這篇文章的靈感從何來,那還用說嗎?當然是季羨林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