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offee Pie

甚麼是「協同效應」? 看看Banoffee Pie就知道了:滑溜帶咖啡香的鮮忌廉,包着挺身香蕉合奏出軟中帶硬的獨特質感,冷不防引人犯罪的拖肥在鬆脆餅底間悄悄起義突襲味蕾,濃惹香甜中滲着和諧的層次感,是1+1+1+1=4的美味,每次都令本人無法招架乖乖地瞬間清碟。

Banoffee Pie

Banoffee Pie,名字自行說話,講明是香蕉小姐Banana跟拖肥先生Toffee的愛情結晶。它在去年剛度過第40個寒暑,在經典美食界相對地年輕。這位「傑青」,1972年在英國南部East Essex地區的The Hungry Monk餐廳以Banoffi之名橫空出世,是美式咖啡拖肥批Blum's Coffee Toffee Pie的改良版。那層濃甜拖肥是整道甜品的靈魂,卻其實不是來自我們常見的硬身焦糖小石頭,而是將整罐煉奶原封不動地投進熱水裏燉上3小時變身軟身拖肥,好處是杰身得來不會過硬,跟香蕉更是絕配。自此各地爭相效法,Banoffee這個詞也像今天的Facebook、iPhone一樣,進身英語字典,泛指一切相近口味的東西,商家更乘機推出同名雪糕、朱古力、曲奇,甚至有說剛過身的戴卓爾夫人也是此批之擁躉。

在英國留學期間,每周在超市散步是一大正經事,有次買了三花牌(Carnation)罐裝煉奶回宿舍,才發現招紙上印了Banoffee Pie的食譜,當時不明所以,又沒有細閱,現在才懂了。現時坊間的食譜多以消化餅加上牛油搓成餅底,製作方便,不過據一手創出Banoffi的大廚Ian Dowding在其網頁所述,原祖的香蕉拖肥批是以經典餅皮炮製,雖然要先焗15分鐘至金黃色,但手工的味道就總是稍為優勝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