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田園三級片

在台南後壁區跟農村負責人碰面,他知道香港有套叫《稻米是如何鍊成的》電影,未及欣賞,但奇怪:「怎麼會是套三級片?」「聞說好像因片中夾雜了粗口。」「不會吧?」「就是唷!X!」我吐了句粗口,負責人一聽,大樂。這篇「旅遊稿是如何寫成的」不用多講,肯定是三級文章。

後壁位於台南巿的郊區,有「台灣大穀倉」之稱,該帶全是農田,多產水果、水稻及近年實驗性的小麥。乘火車,由台南站前往後壁站要1個小時,以旅遊業角度看,台南本身已不算熱門,後壁可想而知是冷門中的冷門。

轉變主要來自2005年上映的紀錄片《無米樂》,在後壁的菁寮社區拍攝,以紀實形式講述4位老農民的故事,農業式微,年輕人外流,繼續拿鋤頭,老實說像「自掘墳墓」,幸好台灣人普遍有鄉土情意結,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以汗水換來,懂得感恩;《無米樂》收過200萬新台幣,連帶旁邊的土溝里也紅了起來。

土溝里 優雅工程

全村不過400多戶的土溝里,村長張佳惠知道不做點東西,肯定死路一條,所以2001年邀請了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同學來添加活力,想不到因此吸引了部分同學畢業後仍留在村裏,誓要把農民的「辛苦幹活」變成「優雅工程」。

活力來源之一,是花了3年時間,在社區各處創作藝術空間,如鄉土畫家殷嘉輝在三合院外牆上畫的大紅花壁畫,成了遊客留影必停之處;侯加福用磁磚拼砌成《坐十分鐘的陶淵明》,令人有了個靜心欣賞稻田的座位,去年12月開幕的「農村美術館」還有單車供遊客借用,因為田野範圍廣闊,用走的話,會累到講粗口的。

活力來源之二,是由4位嬸嬸作主打的「阿嬤藝術行動」,村中4位嬸嬸雖目不識丁,但執起畫筆,竟然激發出美學本能,以心眼構圖,生活作題材,油畫就放在家門前,門口還放有阿嬤的介紹,你若路經,記得禮貌打招呼。遊客入村,是向村民討教生活見聞,分享他們的苦與樂,村長特別強調土溝里是個生活和藝術融合的地方:「你不要把這裏介紹到好像迪士尼一樣啊,X!」

土溝農村美術館

地址:台南巿後壁區土溝里86-12號

開放時間:9:00am-4:00pm,到訪前最好先以電郵確認。

網址:togo.org.tw

菁寮 大師代表作

乘10分鐘的士來到菁寮,這裏的景點較為集中,一條菁寮老街集結了十幾間年過半百的老店,在街上開米店、年過70的黃崑濱,就是《無米樂》的其中一位主人翁。電影播出後他紅了,他種的「芳榮禾家米」也紅了,人人也要跟他拍照,崑濱伯會一邊說多謝,一邊在米的包裝袋上簽名,那是過往數年都贏得台灣「十大好米」的蓬萊米種,我買了兩公斤裝回家,米粒圓潤飽滿,不受水,煮熟後要焗上最少15分鐘,但真的很香,混糙米一起煮較好。

米舖旁是間鐘錶店,電影裏頭也有出現,老闆殷伯伯是個鐘癡,專門收藏大鐘,鎮店之寶是一座1648年產於英國的免上發條坐枱鐘,以鐘本身的重量作為動力,現在店也成為觀光點了。菁寮有數個特色餐館,其中荷蘭井湧泉民宿的飯堂,就有所謂的「割稻飯」供應,這是農村才有的菜式,傳統上是秋收季節後,地主為了答謝來幫手收割的朋友而準備的大碗飯,食材絕不高級,只是炸花生、醃青瓜、滷麵筋等,是真正的土地風味。

其實菁寮最有看頭的地標,是位於村口的聖十字架天主堂,由德國建築師 Gottfried Bohm 於1960年建成,鋁板包成的錐形尖頂上豎立着雞、十字架和皇冠等裝飾,跟農田格格不入,1986年他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沒有令菁寮紅起來,《無米樂》後大家才留意到後壁這裏竟有大師第一件海外作品,極有代表性。

黃崑濱米行

地址:台南巿後壁區菁寮村 36 號

電話:(886)66 621 442

荷蘭井湧泉民宿

地址:台南巿後壁區菁寮里菁寮老街荷蘭井129號

網址:tw.myblog.yahoo.com/cnlceramists

旅遊三級制

旅遊能否分三級制呢?吃吃喝喝,純肉體飽足的,是一級;能認識到人家歷史、會跟當地人交流的,屬2A級。再昇華一點,跟人家討論時事政治以至生活細節,是2B級,最難的三級,是吸取人家改善生活的經驗,實際地帶回自己的社區。香港的農地會成了發展商的戰略儲備,促成此現象原因之一,可能是地主認為務農難以謀生或回報低,不如乾脆賣地,《稻米是如何鍊成的》講述「菜園村事件」後,一班社運人士如何轉移去耕作稻米,尋回人與土地間的關係,對白多了幾個「X」字,變成了三級片,後壁的旅程讓我們學習要如何堅持、捍衞自己的土地,也屬「三級」。

INFO

簽證:凡1983年後曾往台灣,於香港出生、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及回程機票,可於當地申請落地簽證,費用NT$300(約HK$79),或於網上申請免費台證。

網址:www.immigration.gov.tw

機票:由香港至高雄來回經濟客位機票約HK$822起

貨幣:HK$1約兌NT$3.8

天氣:4月份氣溫約21℃-29℃

Alvin Lee

菁寮稻田後的尖塔教堂,其實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Gottfried Bohm的首個海外作品。

台灣遊客毫不介意放下身段去體驗人家的生活,值得學習。

包阿嬤最鍾意畫家中的擺設,充滿台南民家的親切感。

種了太多的南瓜,色澤紅潤好可愛,就放在資訊站屋外擺賣。

「下一站,回鄉」是土溝里其中一個車站,說的是離鄉還是回鄉?

土溝里絕大部分展館其實就是農民的家,吃飯或是午睡時就別來打擾了。

4位阿嬸畫的油畫,通常就放在後園或車房裏。

鄉土畫家殷嘉輝在房子外牆畫大紅花,成了留影必停之處。

菁寮老街現已成觀光點,沿路十多間老店予人時光倒流70年的感覺。

老街上出現的這種巨型嫁女餅,每日限量炮製。
NT$100(約HK$26)/3個

崑濱伯已成活地標,所有遊客都拉他合照並買走冠軍米。

社區入口處的穿梭機,是叔伯們寓意生活蒸蒸日上而造的。

荷蘭井湧泉民宿同時也是生活體驗博物館。

「割稻飯」是秋收季節後,地主為了答謝收割的幫手而做。

《無米樂》中出現過的鐘錶店,吸引了大量攝影發燒友慕名而來。

殷伯的鎮店之寶是這個英國製、免上發條坐枱鐘。NT$50,000(約HK$13,158)